花期
遊客在海棠花盛開的五大道大理道上漫步休閑(4月7日攝)。
一名遊客在五大道大理道上漫步休閑(4月13日攝)。
位於(yu) 天津五大道馬場道的天津外國語大學公交站旁的海棠花盛開(4月6日攝)。
遊人在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漫步賞花(4月10日攝)。
市民在海棠花盛開的五大道大理道上拍照打卡(4月7日攝)。
位於(yu) 天津市和平區的五大道曆史文化街區有“世界建築博覽會(hui) ”之稱,保存有風格多樣的近代建築群落,具有獨特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每年春季,五大道大理道街巷綿延上千米的海棠花盛開,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今昔
近年來,天津市秉持“保護優(you) 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的原則,根據每處建築的特點,“一樓一策”,引入新產(chan) 品、新場景、新業(ye) 態,讓老建築“活”起來。目前,包括慶王府、先農(nong) 大院、樘院在內(nei) 的200餘(yu) 幢曆史風貌建築經整理或修複後,得到了合理利用。
拚版照片:上圖是五大道重慶道225號廢棄廠房內(nei) 景(資料照片);下圖是修繕後的五大道重慶道225號創意街區(4月13日攝)。
拚版照片:上圖是改造前的先農(nong) 大院(資料照片)。下圖是遊客在位於(yu) 五大道的先農(nong) 大院內(nei) 遊覽(4月6日攝)。始建於(yu) 1925年的先農(nong) 大院是五大道建成最早的建築群之一,融合了英式聯排住宅、英式獨棟別墅等多種特色的建築風格。歲月變遷,這些建築一度損壞嚴(yan) 重,配套設施老化。2006年起,天津啟動先農(nong) 大院整理項目,對街區居民進行了騰遷,對建築進行了加固修繕,恢複了街區的曆史原貌,引進了餐飲、文化展示、辦公等業(ye) 態,使這裏形成了環境優(you) 雅的公共藝術和展示建築遺產(chan) 的城市新空間。
拚版照片:上圖是20世紀30年代民園廣場舊址的老照片(翻拍資料照片);下圖是遊人在五大道的民園廣場內(nei) 漫步(4月13日
攝
)。
拚版照片:上圖是位於(yu) 五大道的民園體(ti) 育場(資料照片);下圖是位於(yu) 五大道的民園廣場(4月6日攝)。民園廣場的前身是始建於(yu) 1920年的民園體(ti) 育場,這裏也是中國的第一個(ge) 燈光足球場。經過提升改造,現在的民園廣場已經成為(wei) 中西合璧的“城市會(hui) 客廳”。
拚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五大道樘院(資料照片);下圖是修繕後的五大道樘院內(nei) 遊人絡繹不絕(4月10日攝)。
拚版照片:上圖是遊客乘坐四輪馬車遊覽天津五大道(2005年6月2日攝);下圖是遊客乘坐觀光馬車遊覽天津五大道(2024年4月13日攝)。
人物
拚版照片:上圖是2011年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和平賓館義(yi) 務為(wei) 外國遊客講解;下圖是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上為(wei) 遊客義(yi) 務講解(4月13日攝)。
金彭育(左一)在五大道曆史博物館義(yi) 務給遊客講解(4月13日攝)。
金彭育(左)向遊客介紹五大道的民園廣場(4月13日攝)。
金彭育(中)在五大道曆史博物館免費給遊客講解(4月13日攝)。
在五大道曆史博物館,金彭育(左)和館長劉春芬互相交流(4月13日攝)。
79歲的金彭育老人在五大道出生、成長、工作,並在此義(yi) 務為(wei) 遊客講解20餘(yu) 年。
交融
在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一家新開業(ye) 的茶飲店內(nei) 顧客絡繹不絕(4月10日攝)。
一輛載著遊客的觀光馬車行駛在五大道街區(4月13日攝)。
遊客在五大道民園廣場休閑遊玩(4月13日攝)。
遊客在五大道中的一家藝術品商店內(nei) 選購(4月13日攝)。
這是4月6日拍攝的位於(yu) 天津五大道的先農(nong) 大院(無人機照片)。
遊客在位於(yu) 天津五大道的一家“泥人張”店鋪內(nei) 選購(4月13日攝)。
坐上馬車在老街區中穿行遊覽,到民園廣場跟著音樂(le) 會(hui) 的旋律嗨唱,去大理道上的中式庭院樘院品一杯下午茶……如今,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五大道還打造“海棠花節”品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曆史街區正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八方來客。
這是4月6日拍攝的天津五大道曆史文化街區一景(無人機照片)。
統籌:宋為(wei) 偉(wei) 徐亮 曲振東(dong)
記者:李然 趙子碩
編輯:鄧堅 逯陽 辛悅衛
海報:陳為(wei) 蘆禹含(實習(xi) )
新華社攝影部製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