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列報道【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青春在奮鬥中綻放】,我們(men) 來認識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峨嵋村黨(dang) 總支部書(shu) 記——李春燕。
這個(ge) “五一”假期,峨嵋村合作社的幾隻奶水牛陸續生產(chan) ,一直放心不下的李春燕,不時就來看看。
90後的李春燕高中畢業(ye) 後參軍(jun) 入伍,2015年結束了8年的軍(jun) 旅生涯,她回到家鄉(xiang) 博白縣。看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種植的特產(chan) 桂圓質優(you) 但價(jia) 格賣不上去,她和好友決(jue) 定創業(ye) ,改變過去當地散戶手工加工的方式,通過機械化烘幹、標準化生產(chan) ,再加精美的包裝,很快打出了“客家桂圓”的品牌。5年時間,帶動當地60個(ge) 行政村加工桂圓肉,李春燕也成了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2020年她被推選到博白縣峨嵋村擔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黨(dang) 總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李春燕:我們(men) 村裏麵的老幹部,他說,春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村裏麵需要一些新鮮的血液回來。你年輕,當過兵,做企業(ye) 也做得挺成功的,大家都希望你能把村裏帶起來。
就這樣,李春燕回到峨嵋村,接過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接力棒”。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必振興(xing) 。通過深入走訪調研,請教各領域專(zhuan) 家,李春燕決(jue) 定擴大村裏原有的楊梅產(chan) 業(ye) 種植規模;同時,在村裏開辦奶水牛養(yang) 殖場。然而,當時村裏的交通和電力係統並不完善,修路、改電成了當務之急。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黨(dang) 總支部副書(shu) 記 李尉豪:改造電網的時候,有些線纜需要經過村民家裏麵,村民不同意,她就一遍遍地往別人家裏跑,幫別人收稻穀、做農(nong) 活,給人家講政策,講以後村裏的未來,很多村民說實話最後同意都是被她打動了。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黨(dang) 總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李春燕:當兵這一些經曆的話,它其實更多是磨煉了我這個(ge) 性格,在村裏麵遇到困難怎麽(me) 辦?就想著把硬骨頭給啃下來。
四年來,李春燕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集資入股成立了多個(ge) 產(chan) 業(ye) 合作社。奶水牛存欄量從(cong) 50頭壯大到200多頭,為(wei) 養(yang) 牛戶每年帶來2萬(wan) 至5萬(wan) 元收益。除了養(yang) 殖業(ye) ,李春燕還瞄準了博白縣的特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芒編,村裏老人和婦女製作的各種芒編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目前已銷往國內(nei) 外。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村民 宋輝:小李帶頭帶我們(men) 去學芒編手藝,幫我們(men) 找訂單,以前楊梅下了市,我們(men) 基本也沒什麽(me) 能幹的了,現在都有點忙不過來。
如今,借著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村裏修橋鋪路、開渠引水、修建文化休閑廣場,李春燕還計劃成立旅遊合作社,打造鄉(xiang) 村星級旅遊景點。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黨(dang) 總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李春燕:總書(shu) 記勉勵我們(men) ,要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展現青春作為(wei) ,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我們(men) 要勇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的排頭兵和生力軍(jun) ,帶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xiang) ,在這個(ge) 廣闊舞台上發光發熱。
(總台央視記者 高磊 李健飛 鄧君洋 何柏霖 玉林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