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演出市場精彩火熱,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記者從(cong)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獲悉,今年“五一”假期全國營業(ye) 性演出(不含娛樂(le) 場所演出)場次3.44萬(wan) 場,較去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長10.66%;票房收入20.84億(yi) 元,同比增長37.17%;觀眾(zhong) 人數1026.73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8.63%。
數據增長的背後,是“文”與(yu) “旅”的雙向奔赴。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五一”假期演出市場活力旺盛,演出品類多、場次多、觀演活躍,新業(ye) 態、新模式、新供給不斷湧現,特色演藝、大型演出和小劇場、新空間共同發力,推動演出消費顯著增長。
——探索特色演藝新玩法,“演藝+”引領文旅消費新風尚。江蘇推出“跟著小劇場打卡金陵城”,調動起省內(nei) 1156家小劇場資源,用演出吸引遊客;河北啟動“跟著演藝遊河北”活動,聯動省內(nei) 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地,以“為(wei) 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為(wei) 主題,實現文旅、交通、食宿的聯動消費,推動當地文旅市場釋放消費動能;四川宜賓主打“五一”音樂(le) 季,在主城區“長江之珠”網紅打卡點打造沉浸式實景演藝《大江由此東(dong) 去》。
“五一”假期,全國旅遊演藝在演項目數量較去年同期新增11%,西安《無界·長安》、敦煌的《樂(le) 動敦煌》、張家界《魅力湘西》等特色演藝讓觀眾(zhong) 大飽眼福,成為(wei) 假日期間引客的“流量密碼”。
——擦亮大型演出新名片,“音樂(le) +”帶動市場熱度攀升。“音樂(le) +”作為(wei) 一種時尚的文化旅遊資源組合方式,讓單一演出品類變成“粘合劑”,更凸顯體(ti) 驗式融合消費。知名歌手舉(ju) 辦大型演唱會(hui) ,市場供需兩(liang) 旺,場場爆滿;天津泡泡島音樂(le) 與(yu) 藝術節和“向海樂(le) 活節”品牌結合,帶動旅遊、休閑活動,豐(feng) 富文旅消費場景;思南石林景區的石林印象音樂(le) 節,成為(wei) 樂(le) 迷深度體(ti) 驗當地獨特民俗文化與(yu) 地道美食的絕佳機會(hui) 。
此外,今年“五一”期間海外樂(le) 隊和藝人在音樂(le) 節中占比顯著提升。音樂(le) 節的舞台,成為(wei) 海外音樂(le) 人進入中國樂(le) 迷視野的重要窗口,帶來更為(wei) 豐(feng) 富的音樂(le) 風格和文化體(ti) 驗。
——拓展演藝消費新空間,小劇場助推假日經濟發展。“五一”期間,全國多地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以沉浸式體(ti) 驗、場景式消費為(wei) 突出特點,吸引了年輕群體(ti) 的目光。同一場地不同時段上演不同項目也成為(wei) 新特點,張園白天上演《津門往事》,晚上演出夜遊戲劇《宋美齡的耳環丟(diu) 了》;範竹齋故居也分時段推出《撂地攤兒(er) 曲藝專(zhuan) 場》和複古音樂(le) 會(hui) 《津夜百樂(le) 門》,給觀眾(zhong) 帶來了新鮮感。
連日來,各地小劇場成為(wei) 熱門網紅“打卡”地,“好戲”輪番上演,有效帶動周邊的景區、餐飲、文創等消費,成為(wei) 撬動文旅消費的新“杠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