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中國行丨點亮“閩南紅” 在這座千年古城裏見人、見物、見生活

發布時間: 2024-05-10 08:36: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福建的漳州古城,這裏是全國第一個(ge)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曆經1000多年的曆史,漳州古城在保護修繕的過程中實現了傳(chuan) 承曆史、延續生活的動態保全,還獲得了國家住建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漳州古城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來即為(wei) 州、郡、路、府之治所,古城保護麵積約53公頃。走進古城,可以在建築的外立麵和柱子上隨處可見的紅色磚塊就是古城建築最具代表性的煙炙磚,煙炙磚的“一抹紅”就是最基礎的色調。

  為(wei) 了突出“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古城專(zhuan) 門成立了專(zhuan) 家組和古建舊料采購工作組。因為(wei) 這種紅磚經過煙炙火烤,留下特殊的斜縱紋路,所以又叫煙炙磚。製坯、紋理、窯位和釉麵是燒製過程中最難的四個(ge) 地方,煙炙磚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古城外觀的整體(ti) 修繕成果。

  福建省文博專(zhuan) 家庫專(zhuan) 家 楊麗(li) 華:它的紋理並不是那種很堅硬的,有的黑,有的淡,是屬於(yu) 那種很自然煙燒過去、熏過去的紋理。經過了反複試驗,才製造出了跟它比較相近的新磚。

  為(wei) 了找到顏色純正又美觀的煙炙磚,專(zhuan) 家組跑了40多家磚窯廠,曆經4個(ge) 批次、5個(ge) 月時間的試驗,最終在漳州龍海的一家古窯場才獲得滿意的產(chan) 品。即便如此,一個(ge) 窯裏隻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區位能燒製出優(you) 等品質的煙炙磚。

  閩南紅磚瓦製作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康信財:我們(men) 都是保留傳(chuan) 統製作工藝,最重要的一道是燒窯,小火從(cong) 70℃燒到400℃要35天,400℃到600℃要耗費5天時間,這是中火。後麵的大火從(cong) 600℃加熱到1000℃需要10天耗時,像我這種窯,一窯就要燒50天。

  除了煙炙磚,專(zhuan) 家團隊把心血傾(qing) 注到古城修繕的每一個(ge) 細節中,力求完美地呈現古城的風貌。經過近10年200多個(ge) 大小項目的保護修繕,騎樓式店麵、中西合璧式建築、閩南風格民居等三大類古民居建築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在這裏真正地融為(wei) 了一體(ti) 。

  漳州古城居民 柳峰:它本來就是古城,把建築風格與(yu) 非遺文化結合起來,我覺得是很好的保護,也是給後人的曆史文化傳(chuan) 承。

  古建築猶如城市的一麵鏡子,映照出一座城的曆史原脈和人文底蘊。國家級非遺項目木偶戲表演正熱鬧上演,演員們(men) 的巧手操縱著木偶,演繹出一段段精彩紛呈的故事。目前共有60餘(yu) 家非遺、老手藝特色文化業(ye) 態在古城落地,這些傳(chuan) 統技藝,既是活文化,也是漳州古城的亮眼名片。

  漳州淩波景區古城運營管理負責人 李丹:在古城未來發展中,我們(men) 也會(hui) 更加注重對這些曆史文化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同時我們(men) 也會(hui) 去積極探索實踐這些活動的新途徑、新方法。

  漳州古城是一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古城,如今,在這座曆史文化名城還居住著近兩(liang) 萬(wan) 名居民,他們(men) 仍然生活在傳(chuan) 統的民居中,閑暇時會(hui) 坐在家門口泡上一壺閩茶、聊聊家常,他們(men) 見證著這裏的變化,也讓這座古城更加生動鮮活。

(責編: 周晴晴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