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食物觀,管“飽”更管“好”

發布時間: 2024-05-11 09:28: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把脈】

  曾經,人們(men) 隻顧“吃得飽”,一碗米飯配點兒(er) 鹹菜就是一頓;如今,“健康”早已是必須,一小碗飯搭配葷素菜肴,講究大了。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過程中,飲食健康和膳食營養(yang) 是至關(guan) 重要的一環。我們(men) 的身體(ti) 就像一幢房子,飲食是這座房子的基石,膳食營養(yang) 則是基石中的核心,直接關(guan) 係身體(ti) 的健康狀況。當下,人民群眾(zhong) 對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從(cong) 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yang) 、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營養(yang) 、更安全,成為(wei) 大家的新訴求。

  食品品質影響百姓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數

  食物是每人每天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是人從(cong) 事其他一切活動的能量基礎。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健康”界定為(wei) “完全的身體(ti) 、心理和社會(hui) 福祉狀態”,而食品健康恰恰與(yu) 身體(ti) 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hui) 福祉緊密相關(guan) 。

  食品的安全、營養(yang) 是人們(men) 健康生活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飲食方式與(yu) 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率存在關(guan) 聯;內(nei) 分泌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與(yu) 動物源食品、油脂類消費量呈顯著正相關(guan)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中國人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膳食不合理。發表於(yu) 《柳葉刀》雜誌的研究就曾談到,高鹽或高鈉攝入在我國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致病原因中排在第一位。所以,提倡健康飲食、推廣食品安全知識,也是提高整個(ge) 社會(hui) 健康水平,促進社會(hui) 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食品健康與(yu) 個(ge) 人心理健康狀況也密切相關(guan) 。研究表明,攝入富含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抗氧化劑的食品可以改善心情、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2024年4月,《自然—精神衛生》雜誌上一項18萬(wan) 人的追蹤調查表明,不同飲食偏好帶來的精神障礙疾病風險是不一樣的。挑食、偏食會(hui) 影響心情,並造成營養(yang) 不良。而均衡飲食的人往往表現出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更優(you) 秀的認知水平。

  可見,食品的品質影響著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數,而健康、安全的食品將對人民健康和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產(chan) 生深遠影響。現階段,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豐(feng) 富多樣、營養(yang) 健康的食物供應。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作為(wei) 食品供應鏈的起點,必須建立科學、規範的生產(chan) 標準,采用安全、可持續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通過全程監控農(nong) 田環境、農(nong) 藥使用等方麵,保證農(nong) 產(chan) 品的質量安全,為(wei) 後續加工和消費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在確保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注重其他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供給,包括肉蛋奶、菜果、魚等。

  大食物觀正是對傳(chuan) 統糧食安全觀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來源於(yu) 耕地的傳(chuan) 統觀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給潛力,多途徑開發豐(feng) 富食物品種,其範疇包括一切能夠滿足人類能量需求並具有營養(yang) 健康價(jia) 值的食物。在此基礎上,以滿足居民多元化消費需求為(wei) 導向,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推動生產(chan) 方式由“生產(chan) 什麽(me) 吃什麽(me) ”向“需要什麽(me) 生產(chan) 什麽(me) ”轉變,通過科技創新,優(you) 化食物品種和品質,建立供需適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以適應人們(men) 對於(yu) 更加健康、多樣化食品的需求。

  膳食結構的變化需要與(yu) 之匹配的健康素養(yang)

  從(cong) 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隨著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斷改變,與(yu) 之相關(guan) 的健康問題也在變化。

  過去,我國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wei) 主,膳食纖維含量豐(feng) 富,但穀類食物攝入過多,動物性食物攝入量偏少,奶類和水果較為(wei) 缺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逐漸轉變為(wei) 畜肉類和油脂消費過多,而粗雜糧、薯類食物減少,這樣又容易導致營養(yang) 攝入失衡,引發新的營養(yang) 問題。

  當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時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農(nong) 村首次突破30%的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遠高於(yu) 推薦值;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問題值得關(guan) 注;兒(er) 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凸顯。

  可見,吃與(yu) 會(hui) 吃是有本質區別的。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是人體(ti) 每日需要均衡攝取的7種營養(yang) 素。現代營養(yang) 學認為(wei) ,人的營養(yang) 狀況就像由7塊木板圍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當於(yu) 健康狀態,飲食提供的營養(yang) 素決(jue) 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決(jue) 於(yu) 最短木板的高度。

  但很多人對健康飲食的認識仍然存在誤區。有因為(wei) 追求纖細身材拒絕碳水食物,有認為(wei) 素食最健康,也有偏愛大魚大肉。其實,健康人群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能量來源的50%至65%,蛋白質占10%至15%,脂肪占20%至30%。如果碳水化合物占比超過70%或者低於(yu) 40%,就會(hui) 帶來健康隱患。同樣,動物性食品給我們(men) 提供了優(you) 質蛋白、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但也含有較高脂肪和膽固醇。

  這些提醒我們(men) ,膳食結構的變化需要與(yu) 之匹配的健康意識與(yu) 健康素養(yang) 。

  為(wei) 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定期修訂,旨在幫助居民提升健康素養(yang) ,通過平衡膳食改變營養(yang) 健康狀況,將預防關(guan) 口前移,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健康人群而言,提升健康食品素養(yang) ,了解膳食科學知識,使用平衡膳食工具,有助於(yu) 改善健康狀況。對於(yu) 超重和肥胖人群而言,減少能量,增加果蔬和優(you) 質蛋白攝入,保持健康飲食規律與(yu) 總量控製更為(wei) 必要。

  近幾年,“地中海飲食”一度走紅,成為(wei) 不少人追逐的健康膳食模板。其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東(dong) 方健康膳食模式”早已為(wei) 我們(men) 打了樣。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不同膳食代表,其中不乏健康的膳食模式。如我國江南及廣東(dong) 、福建沿海一帶居民膳食營養(yang) 狀況相對較好,膳食的主要特點是:烹調清淡少鹽,食物多樣,穀物為(wei) 主,有豐(feng) 富的蔬菜水果,經常吃魚蝦等水產(chan) 品、大豆製品和奶類等。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膳食營養(yang) 調查和慢性病調查發現,這些地區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率低,人均預期壽命尤其是健康預期壽命較高,超重肥胖發生率相對比較低。比較發現,這一模式與(yu) 平衡膳食模式較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將其定義(yi) 為(wei) “東(dong) 方健康膳食模式”,並予以推薦。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不僅(jin) 南方地區,其他地區通過合理搭配,也可以找到健康膳食的解決(jue) 方案。

  未來食品趨勢是風味和健康雙導向

  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讓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讓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當下趨勢。而未來食品正是風味和健康雙導向的。

  什麽(me) 是未來食品?是對傳(chuan) 統食品、現代食品的發展,體(ti) 現著未來生產(chan) 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任務是解決(jue) 食物供給和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飲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問題,核心內(nei) 容包括植物基食品、食品感知、智能製造、替代蛋白、精準營養(yang) 以及食品安全。從(cong) 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食品將會(hui) 更安全、更營養(yang) 、更美味、更可持續。作為(wei) 一項高技術產(chan) 業(ye) ,未來食品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是食品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

  風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對食品工業(ye) 企業(ye) 來說,在食品製造向食品智造的轉型過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業(ye) 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chan) 力,從(cong) 而構建出食品工業(ye) 產(chan) 業(ye) 設計健康功能產(chan) 品、打造健康生產(chan) 工廠、做好健康食品供應鏈,形成高品質、高價(jia) 值、優(you) 服務的現代化可持續未來食品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目前,我國針對特定人群的營養(yang) 健康食品還比較匱乏。如嬰幼兒(er) 食品中除嬰幼兒(er) 奶粉開發比較好外,其他嬰幼兒(er) 食品的研發生產(chan) 不容樂(le) 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但適合老年人吃的老年食品研發生產(chan) 不太充分,口味口感方麵針對性不足;對飲食有要求的糖尿病、痛風患者,真正實現健康與(yu) 風味兼具的食品並不多。

  食品創新是全方位的,這首先需要從(cong) 製度層麵形成共識,進一步製定完善健康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監管性政策等,引導全社會(hui) 、全行業(ye) 朝著健康食品方向發展。同時,著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建立與(yu) 健康食品體(ti) 係相協調的食品監管體(ti) 係,加大對食品生產(chan) 、加工、銷售環節的監督力度,以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guan) 部門還應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you) 惠,鼓勵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推動健康食品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和發展。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