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西方發達經濟體(ti) 政客和媒體(ti) 不斷渲染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宣稱中國政府補貼造成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產(chan) 能過剩,中方為(wei) 消化這些過剩產(chan) 能,以低價(jia) 在海外傾(qing) 銷導致市場扭曲,損害他國經濟。對此,光明網記者采訪了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
肖新建表示,事實上,我國綠色低碳產(chan) 品是滿足全球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我國綠色低碳產(chan) 品已經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發展還將繼續為(wei) 全球作貢獻。如,中國電動汽車等質優(you) 價(jia) 廉的綠色低碳產(chan) 品供給,有利於(yu) 西方消費者,有助於(yu) 美國和歐盟向綠色經濟轉型,也讓許多發展中國家可承受,是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ti) 係作貢獻。
其次,從(cong) 理論和現實上“中國產(chan) 能過剩”都是偽(wei) 命題。近期,美西方此次炒作中國“產(chan) 能過剩”,理論上違反了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貿易準則。肖新建提到,現實上,近年來我國大型新能源汽車企產(chan) 能利用率基本為(wei) 80%左右,處正常產(chan) 能利用率水平。
肖新建同時表示,指責我“產(chan) 能過剩”問題深刻反映了美西方邏輯缺陷。“若按美西方指責中國的定義(yi) 和標準,眾(zhong) 多數據將表明美國存在過剩產(chan) 能,反映出美西方‘雙標價(jia) 值觀’。”肖新建指出,攻擊中國“輸出過剩產(chan) 能”,否定了西方經濟學中的比較優(you) 勢原理,是美西方推行貿易保護措施的借口,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中國新能源汽車破除了美西方燃油汽車長期壟斷的市場和利潤而遭受攻擊,反映了美西方的霸權思維。另外,美國不敢承認其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的賽道上已經落後,更不敢承認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優(you) 勢和中國製度優(you) 勢,渲染“中國產(chan) 能過剩”,深刻反映了其對自身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不自信和即將更喪(sang) 失霸權的焦慮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