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激發振興合力 吉林塑造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

發布時間: 2024-05-17 09:55:00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北聯黑龍江,西進內(nei) 蒙古,南接遼寧,東(dong) 出大海……立足新起點,吉林打破“一畝(mu) 三分地”思維定式,以東(dong) 北地區協同發展激發振興(xing) 合力,立足區位優(you) 勢和資源稟賦,不斷加快建立健全省際合作機製,加強與(yu) 黑龍江、遼寧、內(nei) 蒙古的融合聯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注入新活力。

  近期,新華社吉林分社組建報道團隊,與(yu) 白城日報、白城廣播電視台的骨幹記者,一起深入吉林省東(dong) 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四個(ge) 縣市,圍繞吉林、黑龍江、遼寧、內(nei) 蒙古等東(dong) 北省區之間加強對外開放、產(chan) 業(ye) 合作、通道建設等聯動,展開采訪調研,感受到當前東(dong) 北地區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的積極作為(wei) ,捕捉到一個(ge) 個(ge) 來自一線的鮮活故事,形成一組多篇報道。

 

  吉林向北:一橋聯南北 鄰居變夥(huo) 伴

  交通是區域發展的動脈。近年來,東(dong) 北三省及內(nei) 蒙古自治區建立聯合機製,推進綜合交通一體(ti) 化融合發展,完善運輸通道,提升客運貨運效能,打通區域動脈,激發發展潛能。

  江水潺潺,春光正好。吉林小夥(huo) 趙鳳佳駕駛小轎車經過大安(白城下轄縣級市)嫩江大橋收費口,他和女朋友田雨剛從(cong) 黑龍江肇源縣探親(qin) 歸來。

  “從(cong) 肇源到大安,開車走大橋就20多分鍾。以前大橋還沒通,那時候坐船去她家,一折騰就一整天。”趙鳳佳說。

  趙鳳佳口中的大橋是位於(yu) 國道牙四線(G232)、跨吉黑兩(liang) 省的嫩江大橋。大橋建成前,這條路曾被當地人稱作“斷頭路”。“嫩江兩(liang) 岸居民同飲嫩江水,同吃嫩江魚,可陸路交通不暢,大安、肇源的百姓往來,冬天要到冰上走,夏天得靠輪船擺渡。”吉林省大安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延哲說。

  為(wei) 了打通這條“斷頭路”,吉黑兩(liang) 省開始籌建嫩江大橋。經多方共同努力,2023年11月,2640米長的大橋正式通車。兩(liang) 岸“鄰居”變得更近了。

  這是位於(yu) 國道牙四線(G232)、跨吉黑兩(liang) 省的嫩江大橋(無人機照片)。記者 顏麟蘊 攝

  “大橋通車後交通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大安至大慶、哈爾濱的陸路裏程分別縮短60、90公裏。”王延哲說,作為(wei) 連接吉黑、內(nei) 蒙兩(liang) 省一區的又一陸路通道,該項目進一步打開了吉林西部、黑龍江東(dong) 部“大門”,延伸了哈長城市群發展路徑,極大便利了群眾(zhong) 出行。

  路通了,串門多了,大安市街頭,人流、車流不斷。以前,白城地區往來的車輛到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要繞道鬆原,路程往往要2小時以上。如今黑龍江沿江的十個(ge) 鄉(xiang) 鎮到大安隻有二三十公裏,往來隻需20多分鍾。目前,大橋每日車流量約為(wei) 2500輛,平均收入約4.7萬(wan) 元。

  路通了,旅遊火了,吃燒烤、泡溫泉……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嫩江灣成為(wei) 現實。今年以來,大安市舉(ju) 辦的各項活動吸引了不少黑龍江肇源地區的遊客。“正月十五當日接待遊客6.1萬(wan) 人次,嫩江大橋黑龍江入口車流量較平日增加1000餘(yu) 台次。”大安市文旅局局長劉春興(xing) 說。

  時隔兩(liang) 月,春暖花開,大安市文旅市場熱度依舊。在大安市鳳翎漁村,肇源遊客薑國龍正為(wei) 過兩(liang) 天的團建提前“踩點”。“大橋開通後我們(men) 常來大安玩,比去大慶市裏還方便。”薑國龍說。

  “嫩江大橋的開通帶動了縣域經濟發展,去年鳳翎漁村接待遊客約28萬(wan) 人次,營業(ye) 收入近400萬(wan) 元。”大安市大賚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曲瑞雪說,每到節假日,不少黑龍江遊客會(hui) 選擇開車來這住一宿,吃點江魚,大安人也常去大慶、哈爾濱玩。

  路通了,市場活了,一橋架起合作支點,區域內(nei) 企業(ye) 間的交流更頻繁,生產(chan) 資料的運輸更方便。4月下旬,東(dong) 北黑土地陸續進入春耕時節。大慶貨車司機王守林拉著遼寧省錦州市蘆田化肥廠的30噸化肥經過嫩江公路大橋前往黑龍江杜爾伯特,“沒通大橋以前光過浮橋就得1個(ge) 多小時,現在1個(ge) 多小時就能開到杜爾伯特,一周能來回跑十幾趟,跑一個(ge) 來回就能賺將近2000元。”王守林說。

  大橋的開通不僅(jin) 讓大安、肇源兩(liang) 地合作日趨緊密,更打通了東(dong) 北“三省一區”交通大動脈。以大安為(wei) 軸點,長春、白城、鬆原、大慶、哈爾濱、烏(wu) 蘭(lan) 浩特等地的6座機場環繞四周,“2小時經濟圈”讓東(dong) 北地區的經貿往來更加通暢。

  如今,大安與(yu) 肇源兩(liang) 地政府正推進文旅商貿等方麵的合作,探索在城鄉(xiang) 建設、文化、醫療、住房等方麵共創共建,激活兩(liang) 地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交流熱情,拓展兩(liang) 地合作發展空間。

  近年來,吉林省加快跨區域通道建設,一批能促進區域發展的橋梁、公路、鐵路通道正有序推進。去年9月,桓集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打通了吉、遼東(dong) 部通道……鐵科高速、沈白高鐵等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趙鳳佳和田雨說起下一步的打算,滿是憧憬。“我倆(lia) 住白城,去哪都方便,今年就要領證結婚啦。”田雨說。

  吉林大學商管學院教授李北偉(wei) 指出,大橋的開通為(wei) 兩(liang) 省加強經濟社會(hui) 文化聯係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助於(yu) 區域性大市場的形成。當前,兩(liang) 地文旅市場互動頻繁,人員流動更加暢通,區域協調發展勢頭良好。未來要立足兩(liang) 地的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特點,在市場融通、通道建設等方麵繼續發力,實現區域協作共贏。(記者 顏麟蘊 司曉帥)

 

  吉林向南:一水係三地 聯動謀共贏

  遼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近年來,吉林省依托遼河的自然聯係,推進區域合作,加強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加大人文經濟等領域合作,以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振興(xing) 發展為(wei) 抓手,共同謀劃區域協同發展。

  讓遼河流域“綠波蕩漾”

  從(cong) 遼河岸邊到濕地,從(cong) 水文化到水生態,再到綠水長廊,水潤萬(wan) 物,綠沁人心……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三地持續加大對遼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推進多方位、立體(ti) 式治理,使遼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吉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吉林省在遼河流域集中推進水汙染防治攻堅,全麵開展水生態修複,強力實施水資源保護,水環境質量創造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四平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動與(yu) 鐵嶺、通遼等地聯係溝通,推動地方治理協同合作,共同破解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難題,為(wei) 流域共同立法探索新路子、新模式,提供新經驗。

  牽引省際區域“流金淌銀”

  這幾天,位於(yu) 雙遼的吉林省天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產(chan) 8萬(wan) 噸飼料添加劑項目現場,機械運轉不停,一派忙碌場景。

  “項目建成後,我們(men) 將依托吉林和遼寧的玉米等優(you) 勢資源,做強產(chan) 業(ye) 鏈條。預計項目達產(chan) 後,產(chan) 值可達6.8億(yi) 元,工業(ye) 增加值率7.13%,稅收1334萬(wan) 元。”吉林省天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博說。

  近年來,吉林省遼源市、遼寧省撫順市、吉林省通化市、內(nei) 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遼寧省鐵嶺市和吉林省四平市共同推進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振興(xing) 發展。

  例如,吉林省四平市先後舉(ju) 辦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會(hui) 和吉林省換熱器產(chan) 業(ye) 發展懇談會(hui) 等活動;參加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三大招商周活動,共簽約項目15個(ge) ,簽約額153.1億(yi) 元;示範帶動東(dong) 北四省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8000萬(wan) 畝(mu) 以上……一個(ge) 個(ge) 舉(ju) 措,推進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振興(xing) 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全方位共謀合作發展

  “通過加強跨區域統籌規劃協調,推動產(chan) 業(ye) 項目跨區域布局、市場資源跨區域配置、人才跨區域流動等諸多發展要素深度融合,旨在打造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新的突破點和增長極。”四平市發改委副主任沙起航說。

  在交通方麵,互聯互通工作正加速推進。

  四平葉赫至楊木林段交通項目、環二龍湖公路項目和長春經遼源至通化段鐵路項目和集寧至赤峰至通遼至長春高鐵項目等7個(ge) 跨省城市重點路網建設項目正在火熱進行。

  在交流方麵,多地常態化開展多領域合作。

  在第二屆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協同發展會(hui) 議上,兩(liang) 省一區省直金融機構分別與(yu) 六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六市政府、重點企業(ye) 及金融機構合作成果72個(ge) 。

  在產(chan) 業(ye) 方麵,項目持續落地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展。

  遼寧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平雙遼投資年產(chan) 8000噸飼料添加劑項目、遼源市寶豐(feng) 礦山機械廠和四平一正藥業(ye) 采購原料藥等4個(ge) 項目分別與(yu) 六市企業(ye) 成功簽約。

  此外,多地還將依托六市一體(ti) 化發展優(you) 勢,圍繞汽車、糧食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和醫藥健康等產(chan) 業(ye) 全麵推進合作,完成六市一體(ti) 化年度工作目標,助推各方利益最大化,推動實現更大發展。

  遼寧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湯吉軍(jun) 表示,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體(ti) 現為(wei) 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程度的持續提升,推進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協同發展,探索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新機製。吉林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與(yu) 東(dong) 北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在整體(ti) 性、聯動性、協同性上下功夫,發揮“整體(ti) 大於(yu) 部分之和”的效應,抱團發展,必將形成協同發展合力。(記者 馬曉成 李政孚)

 

  吉林向東(dong) :麵向東(dong) 北亞(ya) 打好“開放牌”

  今年“五一”假期前,一條連通我國東(dong) 北與(yu) 東(dong) 北亞(ya) 地區的旅遊線路先火了起來。沈鐵開行今年首趟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境旅遊專(zhuan) 列,出境遊支點是一個(ge) 位於(yu) 中國地圖“雞嘴”位置上的小城——吉林省琿春市。

  從(cong) 這裏出遊,從(cong) 這裏開放。近年來,吉林省以琿春為(wei) 支點麵向東(dong) 北亞(ya) 加快對外開放,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聯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奮發有為(wei) 。

  向北開放新窗口

  跨境遊、邊境遊讓更多人了解到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琿春,這裏隨處可見悠閑的俄羅斯遊客,沿街店鋪招牌都用中俄朝三種文字書(shu) 寫(xie) 。

  坐擁4個(ge) 國家級口岸,周邊分布著眾(zhong) 多港口,讓近海不靠海的琿春有了開放的底氣和優(you) 勢。這裏設立了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每年有150多萬(wan) 隻帝王蟹從(cong) 這裏“走上”中國人的餐桌。

  積極主動的政策措施為(wei) 開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吉林省推進高水平開放投資貿易促進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吉林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穩外貿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進一步優(you) 化服務保障體(ti) 係。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4.1億(yi) 元,同比增長15.5%,實現“開門紅”,進出口增速排名全國第5位。

  跨境電商新業(ye) 態

  線下持續繁榮,線上也在飛躍發展。依托跨境電商實現“買(mai) 賣全球”是電商產(chan) 業(ye) 發現新風向,吉林省抓住區位優(you) 勢,以跨境電商實力“出圈”,打造東(dong) 北亞(ya) 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發展新高地,推動長春、吉林、琿春、延吉4個(ge) 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加快發展。

  繁忙的琿春口岸和琿春鐵路口岸,很多通關(guan) 的包裹正是國外消費者從(cong) 電商平台下單的中國商品。2018年琿春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為(wei) 4000多萬(wan) 元。2023年,這一數字變成51億(yi) 元。這讓很多年輕人看到機遇,紛紛湧進。

  價(jia) 格優(you) 、品質好、物流快,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愛上網購中國商品。去年,吉林省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53.2億(yi) 元,同比增長88.9%。聚焦“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帶”“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發展,一汽解放整車跨境電商出口額近2億(yi) 元,琿春帝王蟹“高鐵電商專(zhuan) 列”發貨近7000件,上線第三方平台、建設獨立站等應用跨境電商服務的外貿企業(ye) 數量5年來接近翻番。

  開放聯動新探索

  琿春的快速發展,是吉林向東(dong) 開放聯動的縮影。近年來,吉林省依托區位優(you) 勢,不斷增強前沿意識、開放意識,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區域協作,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聯動東(dong) 北,推動全麵振興(xing) 。吉林在東(dong) 北地區內(nei) 部建設區域性大市場,落實東(dong) 北四省區1+N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聯動快速發展。

  2023年,吉林省經遼寧港口集團各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012萬(wan) 噸,占全省海運貨物的80%以上。

  對接合作,融入國內(nei) 大循環。吉林主動與(yu)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進行戰略對接合作。比亞(ya) 迪、神州數碼等知名企業(ye) 加快在吉林布局。

  麵向世界,打造東(dong) 北亞(ya) 合作中心樞紐。近年來,吉林省持續暢通開放通道,推動琿春經俄羅斯紮魯比諾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至中國南方港口的多條內(nei) 貿外運航線試單試航,實現陸海聯運、鐵海聯運。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新宇認為(wei) ,吉林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地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讓吉林省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新突破。加強區域協調合作,加快開放發展腳步,對外聯動俄羅斯遠東(dong) 地區,對內(nei) 聯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為(wei) 吉林全麵振興(xing) 源源不斷注入發展動力。(記者 邵美琦 黃佳琪)

 

  吉林向西:風光生“綠”金 共聚新動能

  北接黑龍江大慶、齊齊哈爾,西聯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赤峰,南引內(nei) 蒙古通遼,東(dong) 靠吉林長春,吉林西部互聯互通優(you) 勢明顯,“風光電”資源富集。

  近年來,吉林西部依托區位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加快發展“風光電”新能源產(chan) 業(ye) ,大力推動鹽堿地綜合治理,主動向西,與(yu) 內(nei) 蒙古東(dong) 部等地區協同發展,揚優(you) 成勢。

  “風光這邊更好”:吉林西部打出“特色牌”

  吉林西部,處於(yu) 大興(xing) 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西南氣流通道上,地勢平坦開闊,是我國東(dong) 北地區風力資源最為(wei) 富集的地區之一。“一年兩(liang) 陣風,從(cong) 春刮到冬”是以往人們(men) 對這裏的印象。經過20多年的探索,吉林西部正逐步將風光資源轉化為(wei) 發展動能。

  國家“雙碳”戰略、吉林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市場需求……在市場、政策等多方麵拉動下,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陸續在吉林西部落地,並輻射周邊地區。

  區劃有別,資源無界。4月26日,吉林省黨(dang) 政代表團赴內(nei) 蒙古學習(xi) 考察,接連召開“兩(liang) 省區經濟合作座談會(hui) ”“吉林·內(nei) 蒙古企業(ye) 家座談會(hui) ”,在風光電產(chan) 業(ye) 等領域互學發展經驗,吉蒙合作再升級。

  當前,吉林西部的白城市已成為(wei) 東(dong) 北地區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風光電裝機量占全市電源裝機量的85%。風光電產(chan) 業(ye) 現已成為(wei) 吉林西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之一,也成為(wei) 吉林與(yu) 內(nei) 蒙古等地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載體(ti) 。

  要素跨區流通:“無限風光”添動能

  在通榆三一風電裝備技術公司1萬(wan) 多平米的車間內(nei) ,一片94.5米長的風機葉片正被加工。另一側(ce) 的車間內(nei) ,風力發電機的主機部分已完成機艙罩外衣裝配,正等待下線。公司行政經理陳永春介紹,公司的產(chan) 品主要由華能、國電投等公司消納,產(chan) 品覆蓋吉林西部和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地區。

  東(dong) 方電氣(通榆)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生產(chan) 現場機器轟鳴,風機主機正在進行上電動態測試。基地正在實施的,是“國電投興(xing) 安盟突泉項目”。該項目正裝配35台6.25MW風力發電機組,下線後將被陸續運往內(nei) 蒙古自治區突泉縣風電場。

  主機、葉片、塔筒是風力發電機三大核心部分。此外,各類配件也是產(chan) 業(ye) 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wei) 配件生產(chan) 商,運輸成本是公司著重考慮的要素之一,吉林西部地區是鬆遼清潔能源基地核心區,坐鎮中場,產(chan) 業(ye) 集聚,運輸便利,使得企業(ye) 能很好地控製成本。”凡瑞重工(通榆)有限公司生產(chan) 負責人楊堯說。

  共享科研成果:鹽堿地變“米糧川”

  隨著吉林西部一座座風機葉片緩緩轉動,取自大自然的風能正不斷轉化為(wei) 輸向千家萬(wan) 戶的電力。吉林西部“抓住”了天上的風,也在利用腳下的地。

  “鹽堿地含有豐(feng) 富的氧、氮等養(yang) 分,修複之後是非常好的耕地資源,很有發展潛力……”白城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院長、國家燕麥蕎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科學家任長忠介紹說。他帶領的團隊先後選育出多個(ge) 適應鹽堿地生長的燕麥品種,並推廣到內(nei) 蒙古、新疆等17個(ge) 省、區、市,帶動多地燕麥產(chan) 業(ye) 發展和鹽堿地治理。

  近年來,基於(yu) 相似的地理環境,吉林與(yu) 內(nei) 蒙古在鹽堿地改造等方麵深化交流合作,正探索開發利用更多後備耕地資源,共建東(dong) 北大糧倉(cang) 。

  吉林大學東(dong) 北與(yu) 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副院長劉威表示,吉林西部與(yu) 周邊地區“共謀風光電、共治鹽堿地”的經驗值得深入挖掘和拓展。吉林西部、內(nei) 蒙古東(dong) 部、黑龍江西部等地區地緣山水相連、資源稟賦相似。推動這些區域要素跨區流通、產(chan) 業(ye) 分工與(yu) 協同創新、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等,不僅(jin) 有利於(yu) 各自比較優(you) 勢的發揮,形成整體(ti) 合力,更有利於(yu) 推動落實東(dong) 北擔負的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定位。(記者 唐成卓 魏蒙)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吉林:老工業基地煥發新質生產力

    吉林省是我國老工業基地省份,曾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列鐵路客車、第一袋化肥,誕生了一汽、吉化、長客等諸多“國”字號大型企業。 [詳細]
  • 吉林一季度經濟高質量發展探析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長6.5%,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一。今年冬天,長春淨月潭公園內的極地藍冰火爆出圈,一塊塊晶瑩剔透的藍冰展現出冬日裏的獨特浪漫,引得遊客紛紛前來打卡拍照。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