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麵臨(lin) 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wei) ,要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麵,努力培養(yang) 更多讓黨(dang) 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作為(wei) 從(cong) 小學到大學都有的一門課,怎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吸引力呢?我們(men) 去看看各地學校都有哪些嚐試。
不久前,營口實驗學校小學部剛剛上過主題為(wei) 《生活離不開他們(men) 》的思政課,他們(men) 把教學的場景從(cong) 教室切換到電力主題場館,讓學生們(men) 體(ti) 驗電力工人的不易。
為(wei) 了讓學生有更切實的體(ti) 會(hui) ,老師選擇了兩(liang) 位同學戴著絕緣手套去體(ti) 驗電力工人日常最簡單的工作擰螺絲(si) ,試了幾遍都沒成功,而電力師傅一出手就擰上了。孩子們(men) 的眼睛裏滿是驚訝與(yu) 好奇,等著師傅分享經驗。
國網營口供電公司帶電作業(ye) 檢修員苑愛國跟孩子們(men) 說:“我剛上班的時候跟同學們(men) 是一樣的,怎麽(me) 擰也擰不好,當時工作特別繁忙,每天的工作任務特別重,為(wei) 了不耽誤工作,我就隻要有時間,就會(hui) 去練習(xi) ,有時自己練的時候甚至吃飯都忘記了,回家有時也會(hui) 去練。”
工作中,一個(ge) 看似簡單的動作也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xi) 才能做好,苑師傅用自己的故事給孩子們(men) 上了生動的一課。
遼寧營口實驗學校小學部學生祝欣瑜說:“很值得尊重,他們(men) 的精神也值得我們(men) 去學習(xi) 。”
這堂融入實踐場景的思政課,學生們(men) 一改在教室裏的沉寂,爭(zheng) 相體(ti) 驗,積極參與(yu) 互動。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們(men) 對課程主題的理解和認同得到深化。
遼寧營口實驗學校小學部學生李靜涵:“這樣的思政課非常有意思,知道了這些電力工人的工作是怎麽(me) 做的,更加體(ti) 會(hui) 到了勞動者的辛苦和不容易。”
營口實驗學校小學部思政課教師陳新女:“思政課場景的轉換也帶來了學習(xi) 體(ti) 驗的變化,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具體(ti) 。同時,互動性的增強促進了知識的內(nei) 化。”
思政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不久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思政課建設作出的最新指示中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取得的舉(ju) 世矚目成就為(wei) 內(nei) 容支撐,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nei) 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曼倩:“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yang) 更多擔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見微知著,在點滴的生活和學習(xi) 當中去把握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思想偉(wei) 力,在點滴的生活和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地將小我融入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當中。”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學校創新豐(feng) 富教學模式,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推動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在江西師範大學,思政課老師王鈺鑫用電視劇《覺醒年代》裏的情節來引入,開始他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主題課。這堂思政課,鮮活的故事一個(ge) 接一個(ge) ,理論自然融入其中。40分鍾下來,同學們(men) 不僅(jin) 興(xing) 趣滿滿,收獲也不小。
江西師範大學學生:“老師他會(hui) 用一個(ge) 生動的例子來表達他的觀點,然後也會(hui) 用一些讓人感覺很熱血沸騰的,也有那種催人眼淚的故事,然後來激蕩我的心靈。”
王鈺鑫的思政課是學生們(men) 爭(zheng) 搶的金課。可2018年,他剛到江西師範大學從(cong) 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時常為(wei) 學生們(men) 心不在焉的聽課狀態煩惱。課上的這些理論對立德樹人很關(guan) 鍵,怎麽(me) 把課講活,王鈺鑫想了很多辦法,最終找到了讓學生感興(xing) 趣的授課思路。
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王鈺鑫:“學生在哪裏?我們(men) 老師就要走到哪裏去發現學生的關(guan) 注點和興(xing) 趣點、興(xing) 奮點,你才能打通我們(men) 思政課的痛點難點和堵點。你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關(guan) 注的每一個(ge) 事情可能都在備課,你要去思考這個(ge) 東(dong) 西、這件事、這個(ge) 案例能不能帶到課堂上,把講故事和講道理真正結合起來。”
這些年,王鈺鑫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曆史、新時代實踐中不斷挖掘故事,充實了理論課程的教學,讓課程本身充滿趣味性的同時,也幫學生們(men) 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
王鈺鑫:“這門課實實在在的是立德樹人的關(guan) 鍵課程,來幫助學生建構了一種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而這種認同恰恰就是我們(men) 培養(yang) 時代新人要達到的一種目的,也是他們(men) 真正能夠投身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建設、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一種需要。”
為(wei) 了讓思政課“活”起來,老師們(men) 各有探索。在西北師範大學的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課上,教師韓璐為(wei) 了更好地向學生解釋世界的物質本質,她邀請了物電學院的教授來到自己的思政課堂,講授量子糾纏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在韓璐看來,借助多元化的視角來闡釋哲學問題,能夠更加生動地講好思政課。
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韓璐:“我們(men) 在馬克思主義(yi) 的政治課堂、思政課堂當中,引入一些自然科學的、前沿的知識和理論,不僅(jin) 有助於(yu) 拓展學生們(men) 的學科視野,也有助於(yu) 更好地讓同學們(men) 從(cong) 內(nei) 心當中,確認馬克思主義(yi) 的當代價(jia) 值,能夠讓馬克思主義(yi) 對當下的社會(hui) 現實和社會(hui) 問題,呈現出更加強大的真理的闡釋力和說服力。”
辦好思政課,教師是關(guan) 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yan) 、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王曼倩:“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強、情懷深,學生才能真信。思維新、視野廣,學生才能真懂。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點滴的身邊人、身邊事當中去接受思政課背後的哲理道理。思政課教師他自立嚴(yan) 、人格正,學生才能真用。學生被教師的人格和知識所感染,那麽(me) 他自覺地就會(hui) 把教師的教導轉化為(wei) 自己的實踐行動。”
前不久,在首都師範大學,分別來自北京大、中、小三所學校的師生代表舉(ju) 辦了一場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的集體(ti) 備課會(hui) 。備課會(hui) 上,思政課老師們(men) 分享了自己的備課思路。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潘龍龍老師,針對小學生所處的階段,他的課程設置內(nei) 容主要是激發小學生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而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師周楊則將“文化自信”作為(wei) 主線,通過情境創設等模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中華文化因何而自信”以及“如何更自信”。
大中小學一體(ti) 化集體(ti) 備課機製,是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舉(ju) 措,它對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yi) 。
王曼倩:“不同的學段學生他的認知能力、學習(xi) 能力其實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思政課教師他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鄰學段的思政課教了什麽(me) ,教到什麽(me) 程度不清楚的話,學生他在升學之後,思政課的針對性就會(hui) 大打折扣。大中小一體(ti) 化集體(ti) 備課,其實就是把各個(ge) 學段納入到學校思政課建設整體(ti) 當中來進行通盤考慮,打通他們(men) 的整體(ti) 性和貫通性,這樣有助於(yu) 提高各個(ge) 學段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黃延敏:“小學階段重在啟蒙,中學階段打牢文化素養(yang) ,大學階段深化理論學習(xi) ,強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擔當,通過不同學段的教學聯動,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課程目標。用最貼近的學術的話語,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近年來,“大思政課”育人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思政隊伍建設實現曆史性突破,爭(zheng) 做“大先生”、教“大學問”、育“大英才”的生動局麵已經形成。
思政課可以講得很枯燥,也可以講得讓同學們(men) 喜歡聽。校園裏的思政課是個(ge) 小課堂,社會(hui) 和時代卻是個(ge) 大課堂。用“大思政課”的理念來拓展全麵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思政課就有了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同時對課程教材也要精心設計,讓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xi) 和生活實際,同學們(men) 才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hui) ,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