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西方政客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chan) 能過剩論”。在28日舉(ju) 行的“臨(lin) 甲7號沙龍”交流會(hui) 上,與(yu) 會(hui) 的業(ye) 界專(zhuan) 家指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不高,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所謂“產(chan) 能過剩”的說法還為(wei) 時尚早。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hui) 28日在北京舉(ju) 行“臨(lin) 甲7號沙龍”交流會(hui) ,邀請低碳交通領域專(zhuan) 家和中國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商代表介紹中國新能源發展、應用及其世界意義(yi) 。
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能過剩”這一說法,北汽集團首席科學家王璋結合行業(ye) 數據指出,產(chan) 能過剩的說法通常出現在落後產(chan) 能,而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近137萬(wan) 輛,2023年銷量增至約950萬(wan) 輛。如此高速的增長,很難將其定義(yi) 為(wei) “產(chan) 能過剩”。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北汽集團作為(wei) 整車企業(ye) 還得鼓勵零部件企業(ye) 加大產(chan) 能,否則會(hui) 影響整車的生產(chan) 和銷售。
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昱輝表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不高,距離市場飽和還有很大差距,所謂“產(chan) 能過剩”的說法還為(wei) 時尚早。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nei) 的綠色產(chan) 能不是過剩,而是嚴(yan) 重不足。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wan) 輛,是2022年的4.5倍。特別是在超過130個(ge) 國家和地區提出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全球對綠色產(chan) 能的需求遠遠大於(yu) 產(chan) 出。
就美國官員反複炒作中國新能源“產(chan) 能過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曾批駁指出,中國的新能源產(chan) 能是助推世界經濟綠色轉型亟需的先進產(chan) 能,而不是過剩產(chan) 能。美方炒作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過剩”,完全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本質上是保護主義(yi) 。
外界注意到,繼指責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後,美國近日又在原有對華301關(guan) 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產(chan) 品的加征關(guan) 稅。其中,電動汽車加征關(guan) 稅從(cong) 25%提高到100%。
對此,王璋回應稱,國際貿易秩序以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為(wei) 基礎。在WTO規則下征收適當關(guan) 稅是合理的行為(wei) 。但如果加入WTO又不遵守WTO規則,肆意加征關(guan) 稅,這是不公平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