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薩,73歲的央吉卓嘎老阿媽用藏文醫療管理係統預約掛號;在日喀則,被譽為(wei) “第二敦煌”的薩迦寺內(nei) ,部分珍貴藏文古籍文獻實現資源數字化保存與(yu) 利用;在山南,始建於(yu) 公元8世紀的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內(nei) ,僧人使用手機編發藏文信息……
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藏文信息化操作讓人時常忘了,1300多歲的古老藏文實現信息化處理,僅(jin) 僅(jin) 是30多年前的事。
一個(ge) 微風拂麵的傍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藏文信息化領域領軍(jun) 人物——尼瑪紮西,在西藏大學為(wei) 我們(men) 講述古老藏文邁進信息時代的傳(chuan) 奇故事。
探索:古老藏文信息化啟航
1988年,24歲的尼瑪紮西從(cong) 上海華東(dong) 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係畢業(ye) ,分配至西藏大學任教。藏文信息化技術研發彼時剛剛起步,技術研發及應用遠不能滿足社會(hui) 需求。尼瑪紮西選擇走上科研探索之路,應對挑戰。
翻閱圖書(shu) 館所有可能相關(guan) 的書(shu) 籍、四處向領域內(nei) 專(zhuan) 家虛心求教……尼瑪紮西在學校並未學過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相關(guan) 課程,就憑著一股鑽研勁兒(er) ,向未知領域進發。
5月30日,尼瑪紮西在翻閱藏文工具書(shu)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那時關(guan) 於(yu) 文字信息處理的書(shu) 籍很有限。一次去昆明出差,我在書(shu) 攤上淘到一本中文信息處理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如獲至寶。後來因為(wei) 翻閱次數太多,隻要輕輕一抖,書(shu) 頁就會(hui) 像樹葉一樣掉落。”尼瑪紮西笑著說。
信息技術領域的探索,一步一個(ge) 腳印。
1992年,由尼瑪紮西團隊研發的“TCE藏、漢、英文信息處理係統”軟件,通過西藏相關(guan) 部門審定,成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達到實用化程度的藏文信息處理軟件,被廣泛應用於(yu) 藏文公文處理、數理化教材編撰、古籍文獻整理等領域,西藏的藏文信息處理技術研發及應用濫觴於(yu) 此。
1997年,尼瑪紮西率領團隊建設的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西藏主節點落戶西藏大學,成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提供國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信息網絡中心,西藏的第一個(ge) 互聯網主頁在此誕生。
2005年,尼瑪紮西團隊與(yu) 企業(ye) 合作,研發全球首款數字移動電話和車載電話操作係統藏文版。2014年,團隊研發全球首款智能移動操作係統藏文版。
目前在西藏,各類移動電話完整處理藏文信息已經成為(wei) 常態,藏文信息技術研發和應用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步伐。
攻堅:中國藏文編碼國際標準化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大潮席卷全球。世界各種語言文字紛紛建立國際標準,各國都在爭(zheng) 取主導地位。
1993年至1997年,在國家有關(guan) 部委組織下,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相關(guan) 部門的領導下,尼瑪紮西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製定藏文編碼標準,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連續6次提交信息交換用藏文編碼字符集國際標準提案。
“所有國家都可以競爭(zheng) (藏文編碼國際標準的製定),當時英國、愛爾蘭(lan) 等國也在提交相關(guan) 提案。”尼瑪紮西回憶,“但是藏文的故鄉(xiang) 在中國,藏文編碼的國際標準化,應當在我們(men) 手中實現。”
尼瑪紮西說,科學成熟的藏文編碼不僅(jin) 要符合藏文的文字特性,表達所有的藏文信息,還要避免編碼的二義(yi) 性,確保信息的正確交互與(yu) 共享。
5月30日,尼瑪紮西(中)和他的學生一起討論藏漢實時翻譯小程序運行問題。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為(wei) 攻克技術難關(guan) ,尼瑪紮西作為(wei) 中國代表團的一員,與(yu) 團隊成員遠赴土耳其、丹麥、芬蘭(lan) 、瑞士、美國等國參加工作會(hui) 議和學術研討,共同完善了編碼方案。
一次在美國矽穀參會(hui) 時,由於(yu) 長時間在國內(nei) 外奔波勞頓,加之時差和“低原反應”,疲憊不堪的尼瑪紮西竟在微軟公司的衛生間裏昏睡了數個(ge) 小時,最後被滿世界找他的同伴們(men) 喚醒。
1997年7月,中國提交的藏文編碼方案終於(yu) 通過ISO審定,正式成為(wei) ISO/IEC 10646(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中的藏文編碼國際標準。隨後,(GB16959-1997)《信息技術、信息交換用藏文編碼字符集——基本集》藏文編碼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
這標誌著藏文成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完成國際標準製定的少數民族文字,也意味著古老藏文正式走向世界,邁向數字時代。
“如今全球所有移動電話、電腦等電子設備處理藏文信息都是基於(yu) 我們(men) 中國製定的這個(ge) 技術標準。”尼瑪紮西自豪地說。
創新:古老藏文與(yu) 數智時代同行
35年間,尼瑪紮西見證並親(qin) 身參與(yu) 了藏語文與(yu) 全球同步進入數智時代的多個(ge) 曆史瞬間。
從(cong) 首個(ge) 計算機操作係統藏文版——國產(chan) “銀河麒麟操作係統藏文版”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zhuan) 項,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國家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尼瑪紮西團隊在藏文信息係統技術、語言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文化資源數字化技術、基礎理論等領域,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成果,填補了相關(guan) 研究領域的空白,其中多數成果被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展現出中國團隊的創新能力和科研實力。
2023年11月,因為(wei) 在藏文信息係統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應用、國家語言文字信息係統技術進步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尼瑪紮西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5月30日,尼瑪紮西的學生在西藏大學大數據中心結束翻譯軟件測試。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尼瑪紮西即將邁入耳順之年。對藏語文信息化事業(ye) ,他依舊激情澎湃,要繼續為(wei) 西藏培養(yang) 高端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儲(chu) 備國際先進的相關(guan) 技術。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地區要真正實現發展,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尼瑪紮西說,在國家和兄弟省市的長期關(guan) 懷幫助下,我們(men) 可以自豪地說:“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已克服萬(wan) 難,實現長足進步,並由此帶動藏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與(yu) 國家、與(yu) 國際同步發展,古老的藏文已與(yu) 世界同步邁入數智時代!”
總策劃:儲(chu) 國強
監製:衛鐵民、劉暢、林建楊
記者:李華、春拉、劉洲鵬、魏冠宇
視頻:索朗德吉、普布次仁
編輯:陸燁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西藏分社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