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葫蘆絲(si) 、漢字棋、台州草編工藝品寄到了法國小熊貓學校校長羅堅的手中。“這些來自中國的兒(er) 童節禮物一定帶給孩子們(men) 驚喜。”羅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兒(er) 童節是專(zhuan) 屬於(yu) 兒(er) 童的節日。在海外華文學校,這個(ge) 節日被賦予了更為(wei) 多樣的慶祝形式和歡樂(le) 氣氛。羅堅稱,法國的兒(er) 童節是每年的12月6日,“我們(men) 在學校同樣也為(wei) 孩子慶祝‘六一’國際兒(er) 童節,讓他們(men) 了解節日的意義(yi) ,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時也鼓勵他們(men) 參加公益活動,將愛心傳(chuan) 遞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今年我為(wei) 自己的孩子準備了他們(men) 想要的讀物。我希望家長都盡可能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孩子共度美好的親(qin) 子時光,因為(wei) 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羅堅說。
“六一”當天,“攜手同行,共繪未來”中巴兒(er) 童文化節在巴基斯坦舉(ju) 辦。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校長馬斌說:“我們(men) 學校的孩子早在一個(ge) 月之前就開始準備詩朗誦、吉他演奏等節目,巴基斯坦的孩子們(men) 特意準備了武術表演,大家都期待在活動中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魅力,結交新朋友。”
馬斌表示,在傳(chuan) 統手工藝體(ti) 驗環節,孩子們(men) 沉浸於(yu) 動手創作的氛圍,在合作中增加共同話題和相互了解的機會(hui) 。“我們(men) 還展出了兩(liang) 國兒(er) 童圍繞友誼、和平、夢想創作的優(you) 秀繪畫作品,也策劃了知識講座與(yu) 故事會(hui) ,邀請文化學者為(wei) 孩子們(men) 講述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曆史故事、文化傳(chuan) 說,滿足他們(men) 的好奇心。”
圖為(wei) 巴基斯坦的孩子在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 (受訪者供圖)
為(wei) 讓加沙地帶的孩子也能收到節日禮物,馬斌所在的中巴青年交流小組為(wei) 當地難民營、孤兒(er) 院準備了鞋子、奶粉和餐食,也邀請當地誌願者準備了雜技表演,給孩子們(men) 送去溫暖和快樂(le) 。馬斌說,希望每個(ge) 孩子都能遠離戰火,遠離紛擾與(yu) 痛苦,在和平與(yu) 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除“六一”國際兒(er) 童節外,許多國家也根據自身習(xi) 俗和傳(chuan) 統,為(wei) 兒(er) 童設置節日慶祝。意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校長蔣忠華表示,意大利的兒(er) 童節是每年的1月6日,這一天,學校通常放假,孩子們(men) 會(hui) 打扮成童話故事裏的女巫、公主,帶上彩花到公園玩耍。“隨著中華傳(chuan) 統服飾在海外日漸受到關(guan) 注,越來越多的華裔兒(er) 童也會(hui) 選擇在這一天穿著漢服出遊。”
讚比亞(ya) 中文國際學校校長孫楊告訴記者,讚比亞(ya) 沒有特定的兒(er) 童節,因此她的學校選擇在3月12日的讚比亞(ya) 青年節為(wei) 學生慶祝節日,這也是當地許多學校的慣例。
“當地學校通常在這一天組織集體(ti) 活動,號召民眾(zhong) 關(guan) 心兒(er) 童保護、重視平等教育。我們(men) 舉(ju) 辦了一整天的慶祝活動,學生們(men) 唱歌、跳舞、做遊戲、表演個(ge) 人才藝,還互相分享禮物。”孫楊表示,希望通過才藝展示幫助學生們(men) 發現自己的長處,因此不設置節目門檻,凡是報名均可表演。
活動中,一位內(nei) 向安靜的學生表演脫口秀,收獲了大家的掌聲和鼓勵。孫楊表示,打破活動限製,能夠給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看到他們(men) 更多元的麵貌,“對兒(er) 童的教育不能隻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注重個(ge) 體(ti) 的全麵發展,培養(yang) 他們(men) 健全的人格和豐(feng) 富的內(nei) 心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