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草原晨曲,挺起鋼鐵脊梁。內(nei) 蒙古包頭市地處黃河“幾字彎”頂端,曆史悠久、文脈厚重。從(cong)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老中青三代包頭人在這裏創立了“草原鋼城”,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鋼鐵傳(chuan) 奇。
近年來,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道路上,包頭這座老工業(ye) 城市正奮起直追,打造了享譽世界的“稀土之都”“綠色矽都”。如今,又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上全速奔跑,繼續書(shu) 寫(xie) 稀土、光伏、風電裝備製造三大產(chan) 業(ye) 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五月的內(nei) 蒙古天氣冷熱不定,而在石拐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區,拉運葉片的大型機械車、園區建設材料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裝備建設場景。
“長度 113.5米的葉片掃風麵積4.3萬(wan) 平方米,相當於(yu) 6個(ge) 標準足球場大小,可為(wei) 7萬(wan) 戶家庭提供全年的綠色用電需求。”提起“包頭造”的風電機組,明陽集團北方產(chan) 業(ye) 中心技術負責人杜雲(yun) 飛如數家珍。
出廠的風電葉片整裝待發(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在包頭,該企業(ye) 以“風”的速度與(yu) 這座城市攜手建設國內(nei) 目前陸上風電整機製造大產(chan) 能、核心部件高度集中、屬地化產(chan) 業(ye) 配套完備、單機容量大、定製化程度高的研發、製造、運營及保障基地。這裏正在打造我國超大型陸上風電核心技術和製造中心,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明陽集團陸上風電總部,東(dong) 北亞(ya) 新能源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
明陽集團北方產(chan) 業(ye) 中心位於(yu) 內(nei) 蒙古包頭市石拐區。該產(chan) 業(ye) 園於(yu) 2022年3月開工建設,總體(ti) 規劃用地2100畝(mu) 。
按照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提出”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包頭通過產(chan) 業(ye) 投資、核心部件引進、屬地化企業(ye) 培育三條主線,全力打造繼稀土和光伏之後包頭第三個(ge) 旗幟型產(chan) 業(ye) 集群,努力建設產(chan) 業(ye) 鏈轉完整、技術先進、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輻射帶動力強的全國重要陸上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基地。
智能機器人正在忙碌工作中(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計劃實現風電整機5大核心部件和20個(ge) 關(guan) 鍵部件的屬地化。”現已完成包括包鋼、二冶、一機、華新機械等22家包頭本地企業(ye) 的培育,屬地化關(guan) 鍵部件配套已達到14個(ge) ,力爭(zheng) 實現風電裝備製造85%以上屬地化配套目標,拉動產(chan) 值過百億(yi) 。
6條百米級及以上葉片生產(chan) 線上,一個(ge) 超百米長的“裸裝“風力發電葉片放置車間中央,靜待技術人員“美顏”包裝。自主研製的陸上超大型玻纖葉片便是從(cong) 這裏運往沙漠、戈壁、荒漠地區。
風電葉片生產(chan) 車間(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燈塔工廠”被譽為(wei) “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智能製造和全球化工業(ye) 4.0的示範者,代表著全球數字化生產(chan) 的最高水平。明陽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的目標是打造明陽“首個(ge) 燈塔工廠”。
在已投運的智能製造“燈塔工廠”裏,機械臂和柔性脈動生產(chan) 線按照已設定好的節奏24小時“勞作”不停,大型陸上風電整機等核心部件被源源不斷生產(chan) 出來。
2.6萬(wan) 平方米的國家級葉片試驗檢測認證中心項目工藝研究中心和數據分析中心建設完成。該中心除了滿足明陽北方葉片檢測認證需求外,同時麵向內(nei) 蒙古、東(dong) 北、西北等北方地區其他廠家提供檢測服務,為(wei) 建設國家級能源基地提供支撐。
迎“風”而來,“碳”路未來。強勁的綠色“包頭風”正在拂過祖國北方大地,為(wei) 實現“雙碳”宏偉(wei) 目標注入動力。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個(ge) 千億(yi) 級風電及其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在內(nei) 蒙古工業(ye) 重地包頭強勢崛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