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開新,文化向新。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堅持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努力在曆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人們(men) 更加深刻感受到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明體(ti) 達用、體(ti) 用貫通的鮮明品格,更為(wei) 真切體(ti) 會(hui) 到“‘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2023年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一年來,緊緊圍繞新的文化使命,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準確把握“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貫徹落實“七個(ge) 著力”的重要要求,新時代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麵。
這是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風貌。首都北京,中國考古博物館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建成開放,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中軸線文化綻放時代光彩;山東(dong) 曲阜,大型演出《金聲玉振》盡顯古風古韻,萬(wan) 仞宮牆《大哉孔子》光影秀精彩上演,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持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放眼今日之中國,“文博熱”持續、“文創風”勁吹、“詩詞熱”興(xing) 起,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文化自覺不斷增強。用好“兩(liang) 個(ge) 結合”這一最大法寶,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yu) 文化品格中,就能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一個(ge) 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一個(ge) 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前不久“良渚古城·雅典衛城”文明對話交流活動在希臘舉(ju) 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一年來,從(cong)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在海外引發熱烈反響,到杭州亞(ya) 運會(hui) 向世界傳(chuan) 遞中華文化開放包容的氣度,從(cong) 北京文化論壇共促文明交流互鑒,到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深化民心相通……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保持旺盛生命力。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必將豐(feng) 富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
“實現傳(chuan) 統藝術與(yu) 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就需要守正創新、勇於(yu) 突破,讓非遺時尚起來,讓經典流行起來。”這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陳麗(li) 君的感言。借助現代技術,傳(chuan) 統戲曲不斷更新創作觀念、表達樣態,成為(wei) 一票難求的爆款。如今,“數字藏經洞”讓敦煌文化破壁出圈,“中華古籍資源庫”讓珍貴典籍“活”起來,《長安三萬(wan) 裏》《我的阿勒泰》等一批精品力作湧現……“兩(liang) 個(ge) 結合”打開了廣闊的創新空間,激活了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繁榮發展的“一池春水”。前進道路上,要堅守好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運用新思路、新話語、新機製、新形式,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國家的豪邁壯舉(ju)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應有之義(yi)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根本要求,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我們(men) 定能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鬥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