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伊拉克小哥成中國美食網紅:我是外國人 但我不是外人

發布時間: 2024-06-03 10:40:00 來源: 新華社

  “呀哈比比,我是你們(men) 的好兄弟老王!”一身精致的西裝、一頭黑色卷發和絡腮胡、一口外國口音的漢語,這個(ge) 端著相機自拍的人名叫艾哈邁德·賈巴爾(中文名:王立軒),來自遙遠的伊拉克,這是他來到中國的第十年。

  在中文社交媒體(ti) 平台,王立軒運營著擁有1500多萬(wan) 粉絲(si) 的美食達人賬號“老王在中國”。賬號的簡介這樣寫(xie) 著:“經曆過生離死別的痛楚,更懂得珍惜來到中國後安定生活的來之不易,我愛這裏的美食,我愛這裏的風景。”

  “剛開始我以為(wei) 是在放煙花,後來才知道是導彈下落的嘯叫聲。”王立軒回憶道,1994年他出生在伊拉克,關(guan) 於(yu) 兒(er) 時的回憶,滿是因戰亂(luan) 而顛沛流離的痛苦經曆。從(cong) 伊拉克到敘利亞(ya) ,王立軒和家人飽經戰火洗禮。最終在2014年,一家人在親(qin) 戚的幫助下來到了中國。

  王立軒(右一)與(yu) 家人的合影。新華社發

  剛到中國時,王立軒在寧夏銀川的一個(ge) 國際學校做阿拉伯語的實習(xi) 教師。為(wei) 了能更好地融入和開啟異國新生活,他一邊教阿拉伯語、一邊自學漢語。“身邊的人都很有耐心,雖然起初聽不懂他們(men) 在說什麽(me) ,但是從(cong) 他們(men) 的眼神就能看出來是真心想幫我。”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立軒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機會(hui) 學習(xi) 漢語,最終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無障礙交流。

  此後的日子裏,王立軒的身份也有了多次轉變,阿語教師、留學生班主任、模特、演員、帶貨主播……在一次次轉變中,王立軒逐漸適應了中國的生活,久違了的“安全感”也被拾回。

  5月28日,王立軒手持相機在成都街頭邊走邊拍。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2018年,王立軒報名參加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舉(ju) 辦的網絡短視頻培訓比賽。通過比賽,他接觸到了網絡短視頻,學會(hui) 了基礎的剪輯操作和B站、抖音等平台的運營技巧。在一次旅遊途中,王立軒一邊吃美食一邊對著相機分享對美食的感受。經過剪輯後將這條視頻上傳(chuan) 到網上,獲得很高的瀏覽量。後來,王立軒又拍了幾條美食探店的短視頻,都獲得了不錯的傳(chuan) 播效果。這位愛吃醋、講著中文的外籍博主逐漸走入網友視野。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王立軒的粉絲(si) 量從(cong) 幾萬(wan) 暴漲到1500多萬(wan) 。網友們(men) 通過他的鏡頭,能夠足不出戶就領略到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網友親(qin) 切地給他取了諧音名“往裏炫”。“老王在中國”的視頻,既有外國人視角的獨特點評,也有和餐廳老板、食客們(men) 的親(qin) 切互動,讓每一期視頻都充滿了笑聲與(yu) 溫情。

  “心疼”,是常常出現在“老王在中國”視頻彈幕中的詞。2024年春節期間,在河南鄭州拍攝時,王立軒獨自一人坐在燒烤攤吃飯,一陣突如其來的鞭炮聲把鏡頭前的他嚇了一跳,愣住的幾秒中他眼神充滿恐懼。“我以為(wei) 那是炸彈爆炸的聲音。”這一幕正好被攝像機記錄下來,讓無數網友心疼。彈幕上網友紛紛留言“不用怕,這是在中國”“抬頭驚愕是對自己負責,笑著把頭低下是對中國的信任”。

  今年3月,王立軒回到了闊別近20年的祖國,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在伊拉克短暫的6天時間裏,王立軒也感受到自己的祖國正在逐步恢複。令他感到驚喜的是,在巴格達有了中餐館,中國援建的學校、醫院、橋梁、鐵路也在加緊施工。“我深深感覺到中國在用溫暖的手拉著伊拉克往前走。”王立軒感歎道。

  5月28日,王立軒在成都的一家小店裏拍攝。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如今,王立軒開始把作品“搬運”到海外社交媒體(ti) 平台上,希望能讓更多的國家的網友通過短視頻了解中國美食文化和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變化。

  “我是外國人,但我不是外人。我喜歡和平的生活,也喜歡和平的人。”未來,他還想把視頻內(nei) 容擴展到中國的旅遊、茶文化、服飾、習(xi) 俗、少數民族等領域,展現豐(feng) 富多彩、充滿煙火氣的中國。(參與(yu) 采寫(xie) :王嘉軒)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