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評析】總產值破2200億元 中國動畫長大了

發布時間: 2024-06-11 14:17: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近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圓滿落幕。環顧整個(ge) 中國動畫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已突破2200億(yi) 元的市場規模,年播超過200部的產(chan) 量,億(yi) 級的用戶群體(ti) ,凸顯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動畫生產(chan) 國。

  1922年,由萬(wan) 氏兄弟製作的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上映,拉開了中國動畫百年曆史的序幕。20世紀中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主要的動畫創作陣地,在“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創作主張中產(chan) 出了諸多經典國產(chan) 美術片,成為(wei) “中國動畫學派”的標誌。此後,由於(yu) 種種原因,加之受到日本動畫、美國迪士尼動畫等國外產(chan) 品的衝(chong) 擊,中國動畫一度陷入低穀。

  如果說前幾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在賡續中國民族風格的基礎上憑借其優(you) 秀的創作水準獲得了票房與(yu) 口碑的雙贏,迎來了中國動畫破繭成蝶的新時期,那麽(me) 2023年以《長安三萬(wan) 裏》《熊出沒·伴我“熊芯”》為(wei) 代表的兩(liang) 部票房超過10億(yi) 元的動畫電影真正實現了中國動畫的繼往開來。

  春節檔的《熊出沒·伴我“熊芯”》是該係列第11部大電影,既在故事上滿足了兒(er) 童的需求,又建構起屬於(yu) 成年受眾(zhong) 的隱喻式表意體(ti) 係。這是其成為(wei) 全年齡化、合家歡品牌的關(guan) 鍵。曆史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以安史之亂(luan) 爆發後的長安城為(wei) 背景,講述了詩人高適、李白、杜甫等人的生平和詩歌。作為(wei) 該團隊“新文化”係列的首部作品,其宗旨是講述曆史中的閃光人物和經典故事,影片通過真實化、世俗化的講述方式,讓曆史人物在銀幕上成為(wei) 可以被感知、被共情的存在。

  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新上映動畫電影數量為(wei) 62部,同比增加34.78%,其中國產(chan) 動畫37部,外國動畫25部。累計票房79.98億(yi) 元,在總票房中占比達14.56%。簡要分析2023年中國動畫的創作特征便可發現,這些動畫作品都力圖突破以往動畫片低齡化的刻板印象,完成由“兒(er) 童向”至“全年齡向”動畫的轉型,它們(men) 越來越接近真人故事電影的創作方法,使中國動畫在突破傳(chuan) 統的基礎上由“中國動畫學派”衍生出“新動畫中國學派”。

  這裏的“新動畫”首先便指視聽技術上的創新,三維技術的使用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早期上影廠美術片的創作方式,從(cong) 平麵向立體(ti) 、從(cong) 寫(xie) 實向寫(xie) 意的畫麵塑造,向真正的動畫電影靠攏;其次便是對動畫電影類型的創新,雖然中國古典文學、神話故事、民間傳(chuan) 說等為(wei) 動畫創作提供了豐(feng) 富的素材,但體(ti) 現民族風格與(yu) 中國價(jia) 值觀念的呈現不能局限於(yu) 這些傳(chuan) 統題材,而是應在文化傳(chuan) 承中結合當下觀眾(zhong) 的審美進行影像語言建構方式的轉變。

  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新的表現方式開啟了國產(chan) 動畫的新時代,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證明了中國動畫發展的逐步向好與(yu) 中國動畫導演的實力,2023年《長安三萬(wan) 裏》與(yu) 《深海》則打破了中國動畫遭遇創作瓶頸、固守不前的觀點,它們(men) 以對曆史題材的新挖掘與(yu) 對現實生活的新表現書(shu) 寫(xie) 出獨屬於(yu) 中國動畫的魅力。《深海》是一部以抑鬱症兒(er) 童的視角對“生命意義(yi) ”展開探討的影片,開創了中國水墨三維動畫模式的先例,雖然故事情節略顯單薄,但最終憑借絢麗(li) 的特效技術獲得了觀眾(zhong) 的認可。

  “新動畫中國學派”的出現,是在保留原有“中國動畫學派”民族風格與(yu) 審美經驗基礎上對國產(chan) 動漫守正創新的生動表達,我們(men) 能夠在這些動畫作品中清楚地看到當代藝術工作者對文化語境與(yu) 觀眾(zhong) 審美的準確把握,是在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新闡釋、新再現中,讓世界觀眾(zhong) 看到中國動畫的新氣象、新發展,以此鑄就中國動畫的新輝煌。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