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荒漠化防治,關(guan) 係到我國生態安全。國家林草局有關(guan) 負責人6月15日表示,我國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科學化、規模化治沙,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6月17日是第30個(ge)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yu) 幹旱日。國家林草局15日在京主辦了第30個(ge)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yu) 幹旱日紀念活動。
記者在紀念活動的啟動儀(yi) 式上了解到,“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yi) 畝(mu) ,治理退化草原12.8億(yi) 畝(mu) ,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麵積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據監測,近10年來,北方地區春季年均發生9.2次沙塵天氣過程,與(yu) 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
據了解,沙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畜牧養(yang) 殖業(ye) 和林果業(ye) 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沙區年產(chan) 幹鮮果品4800萬(wan) 噸,年總產(chan) 值可達1200億(yi) 元。在華北、東(dong) 北等糧食主產(chan) 區,依托農(nong) 田防護林網,4.5億(yi) 畝(mu) 農(nong) 田得到有效保護。
在第30個(ge)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yu) 幹旱日紀念活動現場,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與(yu) 關(guan) 心荒漠化防治的青少年、社會(hui) 人士交流互動。新華社記者胡璐 攝
在當天的紀念活動現場,還舉(ju) 辦了“走近荒漠”大講堂、“走近荒漠”科普講座,以及“荒漠的真、善、美”生態影像展、荒漠化知識互動答題、荒漠化自然教育青少年體(ti) 驗等一係列宣教活動,以大力弘揚“三北精神”,全方位增進公眾(zhong) 對荒漠、荒漠化防治、沙塵天氣的科學認識。(記者胡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