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質生產力的新特征(思想縱橫)

發布時間: 2024-07-02 11:28: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生產(chan) 力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hui) 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chuan) 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新質生產(chan) 力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生產(chan) 力的一個(ge) 重要方麵,是其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價(jia) 值含量、綠色含量、品牌含量等。

  有更高的技術含量。新質生產(chan) 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創新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縱觀曆史,每一次生產(chan) 力飛躍,無不由科技革命引領,無不由顛覆性創新催生。可以說,技術含量決(jue) 定新質生產(chan) 力的質量。提升新質生產(chan) 力的技術含量,要提高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新時代,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大幅提升,但和全球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須強化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支持更多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新質生產(chan) 力的技術含量,要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給率。築牢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根基,必須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因此,提升新質生產(chan) 力的技術含量,還需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從(cong) 長遠來看必須抓住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這一關(guan) 鍵。我們(men) 要認真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堅持“破四唯”,把更多機會(hui) 留給青年科技人才,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中“當先鋒”,推動廣大青年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中“建新功”。

  有更高的價(jia) 值含量。新質生產(chan) 力具有高附加值、高質量等特征,新質生產(chan) 力的“質”蘊含價(jia) 值的含義(yi) 。提升價(jia) 值含量,要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引導生產(chan) 力發展更多依靠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製度創新等。價(jia) 值最豐(feng) 厚的區域通常集中在價(jia) 值鏈的兩(liang) 端,即研發和市場。提升新質生產(chan) 力的價(jia) 值含量,還要推進產(chan) 業(ye) 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攀升,發展麵向先進製造業(ye) 的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推動先進製造業(ye) 與(yu) 現代服務業(ye) 融合發展,促進生產(chan) 力“質”的顯著提升。

  有更高的綠色含量。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如果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產(chan) 生大量的碳排汙染,這就不是新質生產(chan) 力。新質生產(chan) 力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體(ti) 現低碳發展導向、注重可持續發展,體(ti) 現為(wei) 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和汙染排放實現更高質量的價(jia) 值創造。提升綠色含量,關(guan) 鍵是降低單位GDP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汙染和碳排放。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為(wei) 牽引,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提高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提高能耗和排放技術標準,加快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有更高的品牌含量。品牌是質優(you) 和高附加值的外在體(ti) 現。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既需要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源源不斷湧現,也需要培育一大批全球知名的中國自主品牌。當前,我國正處於(yu) 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guan) 口期。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大力推動製造業(ye) 產(chan) 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強品牌建設,推動更多中國產(chan) 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國貨潮牌、新銳品牌,提高中國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提升我國產(chan) 品附加值和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力,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強大品牌支撐。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