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運河吳門第一鎮 承古風展新貌

發布時間: 2024-07-03 08:55:00 來源: 荔枝新聞

  無錫北來水,自望亭而南。

  大運河進入蘇州段,第一站便是望亭。

  一千多前,白居易用“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描繪了古時望亭的繁華盛景;800多年前,宋人楊萬(wan) 裏常往來運河上,經古驛望亭時瘋狂“打卡”,寫(xie) 了九首《舟過望亭》,足以見文人墨客對這裏的青睞。“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來到被譽為(wei) “運河吳門第一鎮”的蘇州望亭,探尋這座千年小鎮的與(yu) 河相依的故事。

  望亭,“以亭為(wei) 名,因河而興(xing) ”。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開鑿自蘇州望亭至常州奔牛的水運航道,望亭便開啟了與(yu) 運河相依共生的曆史。東(dong) 漢未年,吳主孫堅在烏(wu) 角溪(今沙墩港)和鶴溪(大運河望亭殷)交匯處建禦亭,形成集鎮,唐朝時改禦亭為(wei) “望亭”。到明清時期,望亭成為(wei) 江南地區的糧食集散地和商貿港口,大米行銷全國。

  在望亭鎮地誌館中陳列著692件的館藏文物,其中有一枚通關(guan) 印章,訴說著望亭曾經的繁忙:清中期政府在望亭段運河上設置關(guan) 卡,南來北往的船隻經望亭必須敲章納稅後才可通行,形同於(yu) 現在的高速公路收費站。

  在以運河為(wei) 坐標鋪展開的曆史裏,運河兩(liang) 岸曾興(xing) 起過許許多多的城市、城鎮,遺存了大量寶貴的建築、閘門、碼頭、驛站、橋梁等物質文化遺產(chan) 。處在水陸要衝(chong) 之處的古望亭,曆經幾千年滄柔、數十次大小戰爭(zheng) ,未留下多少完整的古跡,但有關(guan) 望亭的古籍、詩歌卻浩如煙海,像河水一樣綿延至今。

  2019年,蘇州在大運河畔建成了20萬(wan) 方的“吳門望亭運河公園”。根據望亭鎮的曆史文脈恢複了禦亭、古問渡橋、望亭驛等曆史遺存,並新建了望運閣、運河百詩碑廊、石碼頭牌樓等建築。2021年蘇州啟動“運河十景”建設工作,第一景便是“吳門望亭”。

  行走在運河公園,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碑、牌、匾、聯引人思緒。登望運閣極目遠眺,河麵上舟楫如織。作為(wei) 大運河最繁忙的河段之一,每天,有數千條貨船從(cong) 這裏穿行,他們(men) 在“吳門長洲”的石坊前劃過的一瞬間,仿佛古今同框,一眼千年。

  北望運河千裏,南守良田萬(wan) 頃。入夜,禦亭路南河港農(nong) 家樂(le) 主題街區人頭攢動、燈火璀璨。蘇州禦亭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曉燕告訴記者,“我們(men) 希望去重現‘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的繁華盛景。將望亭的運河文化、驛站文化和稻作文化深刻結合起來。”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