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中國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圖”尋訪中國與海洋的交集

發布時間: 2024-07-04 08:46: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經略海洋”悠久曆史。從(cong) 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大量海貝,到宋元時期載滿龍泉青瓷的聖杯嶼沉船,都反映出古代先民向海圖強的奮鬥曆程。上海,是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中國航海博物館就“停靠”在這裏。《文化中國行》今天帶您走進中國航海博物館,尋訪從(cong) 古至今,中國與(yu) 海洋的交集。

  中國航海博物館,位於(yu) 上海浦東(dong) 新區,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航海專(zhuan) 題博物館。從(cong) 正門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鎮館之寶——複建的“明代福船”,總長31米、寬約8米,有四五層樓高。福船,是古代福建、江浙一帶所造尖底海船的統稱,它結構堅固、載貨量大,適於(yu) 遠洋航行。南宋留下的“南海I號”是福船,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同樣離不開福船的加持。

  “南海I號”古船,滿載龍泉窯、德化窯、景德鎮等超過30種宋代名窯產(chan) 品,用貿易聯通中外;鄭和下西洋,200多艘寶船,滿載絲(si) 綢、茶葉,遠涉太平洋、印度洋。到15世紀,古代中國的帆船發展進入鼎盛時期,造船工藝一度領先世界。精湛的技藝再現諸多有趣的細節,比如,古代海船通常會(hui) 在船頭兩(liang) 側(ce) 分別安設一隻眼睛,眼睛朝下說明是漁船;眼睛朝前,則彰顯遠洋船的身份,寓意勇往直前。非遺傳(chuan) 承人采用古老工藝,複建古船,也是複刻曆史。

  將航海技術及相關(guan) 知識沿著時間順序展開,是“航海曆史展廳”的一個(ge) 特色設計。這件高高懸掛的《大明混一圖》複製件,因其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成為(wei) 中國航海博物館一處熱門打卡地。《大明混一圖》原圖製作於(yu) 明洪武年間,高3.86米,寬4.56米,是我國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圖”。這幅明代版的“世界地圖”,因較早描繪非洲準確方向及其南端的三角形地帶而引人矚目。

  經漢唐宋元明,古人向海圖強,海上絲(si) 綢之路逐漸繁榮,這些曆史,凝結在中國航海博物館的一件件文物裏。而航海模擬器等現代展品,則在強化互動體(ti) 驗中,鼓勵今天的人們(men) ,接續放眼大海、逐夢深藍。

  舵輪右手邊的手柄,用來控製主機轉速。操縱台的左右兩(liang) 邊,為(wei) 雷達監測顯示屏幕,代替人眼感知環境,在霧天航行、夜間航行時給駕駛員提供便利。它以大型集裝箱船駕駛室為(wei) 原型,盡可能還原現代化船舶駕駛工作的真實場景。

  現如今,我國已經摘下造船工業(ye) “皇冠上的三顆明珠”——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與(yu) 航空母艦。現代航海曆史展區,以新中國成立為(wei) 起點,按照時間順序,利用實物、文獻以及多媒體(ti) 手段,展示我國現代航海事業(ye) 如何通過自主創新,逐步實現迅猛發展。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