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重走白求恩之路(我和中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7-10 10:22:00 來源: 人民日報

  我的故事要從(cong) 2005年秋季說起。

  那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安徽省的一所高校教授英語課程。每天清晨,我都會(hui) 到學校附近的公園散步。有一天,一位剛剛練完太極拳的老人同我交談。聽說我來自加拿大,老人立刻緊緊抓住我的雙手,飽含深情地講起當年諾爾曼·白求恩醫生不遠萬(wan) 裏來到中國,與(yu) 中國人民並肩戰鬥的故事。那一刻,我開始意識到中國人民對白求恩醫生有很深厚的感情。

  當晚,老人激動顫抖的雙手始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輾轉反側(ce) 之際,我暗暗下定決(jue) 心——我想要真正走近白求恩,了解這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國際主義(yi) 戰士究竟與(yu) 中國人民建立了怎樣的真摯友誼。於(yu) 是,2006年我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開始追尋白求恩生前的足跡。

  在那裏,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我遇到了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現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士官學校)的英語教研室主任齊明教授,並就白求恩的事跡進行親(qin) 切交流。我們(men) 一見如故,很快成為(wei) 好友。在他的推薦下,我研讀了大量史料,漸漸地,一個(ge) 獻身理想而又熱愛生活、真誠善良而又執著堅強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日益清晰。懷著敬仰之情,我與(yu) 齊明一同赴華北軍(jun) 區烈士陵園白求恩的墓前瞻仰,深深鞠躬並在心中默默祝願:希望白求恩精神永駐,在加拿大和中國人民之間世代傳(chuan) 承。

  在中國退休後,我於(yu) 2015年返回加拿大,但與(yu) 白求恩之間的淵源並未就此終結。2018年4月,作為(wei) 加拿大—中國友好協會(hui) 的一員,我榮幸地受邀回到中國,重走白求恩之路。一路上,我遇到的所有人都精心保護著這些具有曆史意義(yi) 的故地,無聲地記述著白求恩與(yu) 中國人民生死與(yu) 共的動人故事。

  在河北唐縣牛眼溝村,我們(men) 看到了白求恩當年住過的小屋,以及他曾協助創辦的晉察冀軍(jun) 區衛生學校(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前身)舊址。當年,白求恩從(cong) 延安堅決(jue) 趕赴晉察冀抗日前線,用自己帶來的藥品和醫療設備,先後在山西五台縣耿鎮鬆岩口村和河北唐縣牛眼溝村協助創建了“模範病室”和晉察冀軍(jun) 區衛生學校,為(wei) 八路軍(jun) 留下了一支“永遠也不離開”的醫療隊。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瘋狂掃蕩和燒殺搶掠將中國大片村莊燒得一幹二淨。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晉察冀軍(jun) 區衛生學校被迫轉移至唐縣葛公村,山西的“模範病室”更是被夷為(wei) 平地。白求恩在難過、憤恨之餘(yu) ,發明了“流動戰地醫院”——一個(ge) 形似盧溝橋的“藥馱子”,方便隨時轉運傷(shang) 員。我們(men) 在位於(yu) 唐縣的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見到了這一重要發明,上麵裝配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可以做100次手術、換500次藥、配製500個(ge) 處方。兩(liang) 個(ge) “藥馱子”一拚,就是一張手術台,大大增強了場地轉移的靈活性。

  為(wei) 減少傷(shang) 員的痛苦,白求恩帶著他的“藥馱子”,把手術台設在了離火線最近的地方。在河北順平縣白銀坨,我們(men) 沿著當年白求恩救治傷(shang) 員的足跡徒步約4公裏。身處深山之中,腳下是崎嶇山路,白求恩帶領戰地流動醫療隊出入火線救死扶傷(shang) 的畫麵撲麵而來。僅(jin) 1939年在冀中的4個(ge) 月裏,他就行進1500裏,做手術315次,還多次為(wei) 傷(shang) 病員輸血。

  在旅途的最後,我們(men) 來到河北淶源縣孫家莊。在這個(ge) 見證了白求恩生命最後時日的村莊,我深感沉痛。1939年冬季,在淶源縣摩天嶺前線搶救傷(shang) 員時,白求恩左手中指不慎被刺破,因感染敗血症而英勇犧牲,將魂魄永駐太行山脈。白求恩被安葬在位於(yu) 唐縣軍(jun) 城南關(guan) 的晉察冀烈士陵園。他的墓旁立著另外一座墳塋,墓碑上鐫刻著幾個(ge) 字:加拿大友人瓊·尤恩之墓。當年隨白求恩一同來華的,隻有這位加拿大護士。兩(liang) 人在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裏並肩作戰,結下深厚友誼。臨(lin) 終前,懷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尤恩選擇將骨灰留在中國,並同白求恩葬在一處。尤恩是白求恩高尚靈魂和壯美人生的見證者。

  “一個(ge) 高尚的人,一個(ge) 純粹的人,一個(ge) 有道德的人,一個(ge) 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ge) 有益於(yu) 人民的人。”曾經在書(shu) 中讀到的這段文字,因為(wei) 這次旅途得到有力印證。多年追尋,白求恩的精神品質也不斷感染、震撼著我。

  當年重走白求恩之路時,我曾寫(xie) 下過這樣一段話:白求恩精神讓我身為(wei) 一名加拿大人感到自豪,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白求恩的故事告訴更多加拿大人,讓這份偉(wei) 大的精神永遠流傳(chuan) 下去。如今,傳(chuan) 承白求恩精神已經成為(wei) 我的心靈歸屬和畢生追求。在我心中,這位跨洋越海來到中國的國際主義(yi) 戰士身上閃耀的光芒,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恒生命力,就像掩埋了英雄忠骨的中國太行山脈,年年歲歲,巍然屹立,蒼翠葳蕤。

  (作者為(wei) 加拿大—中國友好協會(hui) (渥太華分會(hui) )執行委員)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