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發展的助力。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nong) 村公路,串起千家萬(wan) 戶,連接起廣闊鄉(xiang) 村的新生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農(nong) 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nong) 村公路。今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進一步做好“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要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提高治理能力,實施好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
一個(ge) 日臻完善的農(nong) 村公路網正在大江南北鋪展開來,必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澎湃動能,托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新希望。
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一條公路何以改變一個(ge) 村莊、帶富一方百姓?牧民紮西旺堆對此深有感觸。
俯瞰西藏拉薩市至日喀則市區間的交通網絡,從(cong) 左至右依次為(wei) 農(nong) 村公路、鐵路、國道和高等級公路(2024年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紮西旺堆的家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措布西鄉(xiang) 。這是一個(ge) 高海拔牧區,距離所屬的謝通門縣縣城120多公裏。翻越莽莽大山、穿行蜿蜒小道,頂烈日、冒風雪的長途跋涉,曾是當地牧民難忘的生活記憶。
“以前沒有公路,我家的牛羊肉從(cong) 村裏馱到縣裏要走六天,肉都不新鮮了,經常賣不出去。”紮西旺堆說。
西藏日喀則市年楚河流域縱橫交錯的鄉(xiang) 村道路(2023年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曆經3年建設,穿越措布西鄉(xiang) 夏木村的農(nong) 村公路2019年正式開通。平坦的公路不僅(jin) 縮短了村民們(men) 出行的距離和時間,也有力推動了當地的牛羊肉產(chan) 業(ye) 發展。
“公路通到了家門口,家裏買(mai) 了車,牛羊肉兩(liang) 小時就能運到縣裏,半天就到市裏,當天就能送到拉薩。”紮西旺堆說,得益於(yu) 農(nong) 村公路建設,他家的牛羊肉銷量大幅增加,收入顯著提高,去年還蓋上了新房。
措布西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洛桑格旦說,當地依托農(nong) 村公路打造牛羊肉、野生貝母茶與(yu) 羊毛加工等“措布西三絕”產(chan) 業(ye) 品牌,快速形成產(chan) 業(ye) 規模,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勁兒(er) 更足了。
農(nong) 村公路,貫通城鄉(xiang) ,連接市場,撬動活力。交通運輸部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組織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253萬(wan) 公裏,解決(jue) 1040個(ge) 鄉(xiang) 鎮、10.5萬(wan) 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難題,新增5萬(wan) 餘(yu) 個(ge) 建製村通客車,製約農(nong) 村發展的交通瓶頸進一步消除。
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長角壩鎮田壩村,位於(yu) 秦巴山區深處。過去每當雨季來臨(lin) ,山路蜿蜒泥濘,村民出行艱難,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和銷售成為(wei) 一大難題。
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的鄉(xiang) 村公路(2024年6月10日攝)。新華社發(高寧 攝)
“以前村子交通閉塞,許多收購商都不願意進來,想把東(dong) 西賣出去不是件容易事兒(er) 。”國網佛坪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俊俊說,通過“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水泥路修到了農(nong) 戶家門口,大大減少了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大山的運輸成本。
截至2023年末,我國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達460萬(wan) 公裏,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城貨下鄉(xiang) 、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在更多鄉(xiang) 村成為(wei) 現實。
新農(nong) 村的連心路、振興(xing) 路
6月中旬,“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xiang) 強吉村的油菜花進入盛花期。一到周末,駕車到此的遊客絡繹不絕。
遊客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路邊欣賞玉麥鄉(xiang) 美景(2023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現在村裏的路修得很好,人居環境大大改善,遊客越來越多。”強吉村村民索朗曲珍說,“我家的一部分房間專(zhuan) 門裝修成了民宿,一年光接待遊客住宿收入就有3萬(wan) 多元。”
通暢無阻的農(nong) 村公路讓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閨”,隨著鄉(xiang) 村遊的火熱,一個(ge) 個(ge) 偏僻村落成為(wei) 熱門旅遊地。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華陽鎮以前道路不暢,遊人進不來,村民守著美麗(li) 生態“金飯碗”卻沒飯吃。近年來,當地搶抓機遇、修建旅遊環線,明顯增添了人氣與(yu) 財氣。“旅遊環線既給村民出行帶來了便捷,又吸引了更多自駕遊旅客,促進了產(chan) 業(ye) 發展和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華陽鎮鎮長李大計說。
通往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的鄉(xiang) 村公路(2023年5月10日攝)。新華社發(高寧 攝)
“路在山腰繞,車在林中穿”。從(cong) 空中俯瞰,廣袤鄉(xiang) 村風光美不勝收,掩映其中的鄉(xiang) 村公路串起了一幅幅美麗(li) 畫卷。一些公路還憑借“高顏值”,成為(wei) 當地發展文體(ti) 產(chan) 業(ye) 的獨特資源。
在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上京村拍攝的改造提升後的縣道(2024年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夏日裏,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起於(yu) 桃溪村止於(yu) 下界首村的桃下線宛如一條綠色的絲(si) 帶,串聯起沿途16個(ge) 村莊,吸引了不少騎行和跑步愛好者前來“打卡”。
全長29公裏的桃下線,充分利用沿途的地形、地貌、植被、水體(ti) 等要素,在道路沿線打造各類景觀節點,曾入選浙江省十大最美自駕公路。其中一段長約1公裏的路段,數百棵高達十幾米的挺拔水杉夾道而立,是遠近聞名的風景線路。從(cong) 馬拉鬆到鐵人三項賽,桃下線還舉(ju) 辦了多項體(ti) 育賽事,探索走出了一條“美麗(li) 公路+體(ti) 育賽事”的新路子。
這是浙江省湖州市道場鄉(xiang) 紅裏山村新改建的鄉(xiang) 村公路(2024年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和駕駛人增長重心逐步由東(dong) 部向中西部地區、由城市向農(nong) 村轉移,對農(nong) 村公路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2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國農(nong) 村地區機動車保有量、駕駛人數量均年增1100多萬(wan) 。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郭勝表示,我國將加快推進鄉(xiang) 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製村通等級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的“新三通”建設,大力實施老舊公路改造、過窄農(nong) 村公路拓寬改造或錯車道建設,加快實施“四好農(nong) 村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農(nong) 村公路網絡。
在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香榧國家森林公園拍攝的拓寬提升後的公路(2024年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老百姓的放心路、希望路
農(nong) 村公路分布廣、線路長、管理難度大,多元發力、長效管護是關(guan) 鍵。十多年來,我國不斷完善養(yang) 護機製,農(nong) 村公路基本實現“有路必養(yang) 、養(yang) 必到位”,累計實施農(nong) 村公路危橋改造6.3萬(wan) 餘(yu) 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超130萬(wan) 公裏。截至2023年底,全國各級路長共計67.6萬(wan) 人,有農(nong) 村公路管理任務的縣級行政單位已實現農(nong) 村公路“路長製”全覆蓋。
在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山村,公路幹淨整潔,兩(liang) 旁的行道綠植挺拔蒼翠。路邊“路長製”公示牌上,醒目地標注著線路名稱、養(yang) 護責任人和聯係電話。
漢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張偉(wei) 兼任本村路長,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巡路、護路,鏟除路麵雜草,清理邊溝垃圾,查看路域內(nei) 基礎設施完好情況等。
“道路如同村裏人的臉麵,也事關(guan) 農(nong) 村行車安全,必須管護好。”張偉(wei) 說。
在山區、在高原、在峽穀,農(nong) 村公路的養(yang) 護難度更大。
西藏自治區錯那市地處偏遠峽穀,因前些年沒有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護力量,道路通行常常受雨雪天氣影響。
2021年,當地成立了專(zhuan) 業(ye) 養(yang) 護公司——錯那通達工程有限公司,推動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向市場化邁進。“公司管理養(yang) 護876公裏農(nong) 村公路,設立了6個(ge) 養(yang) 護站點,每個(ge) 點安排有5人駐守,負責巡路、養(yang) 路和搶險保通等工作,經常性養(yang) 護率達100%。”公司負責人普布紮西說。
護路、養(yang) 路的成效,司機最有發言權。“以前都是土路,雨雪天經常坑坑窪窪,顛得很,也不安全。”常年駕駛大貨車行駛在這一路段的紮西索朗說,“現在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養(yang) 護工人隨時都會(hui) 過來修路、補路,我們(men) 開車出行變得更加安全了。”
大數據、雲(yun) 計算、衛星遙感等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養(yang) 護設備的更新換代,也讓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更高效、更有“科技範兒(er) ”。
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有了清洗車的助力,兩(liang) 個(ge) 人一天就可以清洗10公裏道路的護欄;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農(nong) 村公路專(zhuan) 管員打開手機就能實時上傳(chuan) 路況並形成“有軌跡巡檢”記錄;在湖北省潛江市,農(nong) 村公路及橋梁數據被全部融入地理信息係統地圖,為(wei) 建設及養(yang) 護決(jue) 策提供科學依據……
這是浙江省湖州市道場鄉(xiang) 紅裏山村新改建的鄉(xiang) 村公路(2024年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因路而行、因路而興(xing) 、因路而富。
通達四方的發展路、連接城鄉(xiang) 的致富路、跨越山河的安全路……越鋪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農(nong) 村路”繪就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成為(wei) 我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康莊大道。
文字記者:張京品、劉洪明、葉昊鳴、劉彤、許舜達
視頻記者:洛卓嘉措、吳鴻波
海報設計:張楨
統籌:郜新鑫、李逾男
編輯:趙鵬昊、李民、郝亞(ya) 琳、劉洪明、張虹生、許晟、宋為(wei) 偉(wei) 、逯陽、王晶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