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貴、慢”等共性難題,率先設立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小微企業(ye) 信用保證基金、構建小法人銀行“夥(huo) 伴式”金融服務……多年來,作為(wei) 我國“小微金改試驗田”的浙江台州通過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格局和組織體(ti) 係,在普惠金融領域開展深度探索,努力打響當地小微金融特色品牌。
紮根實體(ti) :金融活水“滴灌”民營經濟“百花園”
時值盛夏,走進位於(yu) 台州市溫嶺市大溪鎮的愛科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新廠址施工現場、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車間、技術研發中心,各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不久前,在溫嶺農(nong) 行特色科技貸款支持下,這家科創企業(ye) 拿到2000萬(wan) 元的貸款,迅速投入研發項目。企業(ye) 負責人李峰平表示,目前正在衝(chong) 刺階段,一旦研發成功並投入量產(chan) ,將有助於(yu) 破解泵與(yu) 電機產(chan) 業(ye) 傳(chuan) 感器的技術短板。
7月12日,在位於(yu) 浙江溫嶺的愛科賽智能科技公司,農(nong) 行溫嶺支行工作人員開展金融問需服務。新華社發(程蘊 攝)
台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活躍著91.44萬(wan) 家經營主體(ti) ,民營企業(ye) 占全市企業(ye) 的99.6%以上。2015年12月,國務院確定台州市為(wei) 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當地以深化小微金融服務創新為(wei) 主線,持續優(you) 化金融保障,提升營商環境。其中,以地方小法人銀行為(wei) 主力軍(jun) 的金融機構組織,探尋出一套“專(zhuan) 注實體(ti) 、深耕小微、精準供給、穩健運行”的小微金融服務體(ti) 係。
“在台州,銀企之間相伴相生、唇齒相依,形成了緊密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融匯銀通(北京)信息谘詢有限公司高級合夥(huo) 人鄧姍表示。據介紹,台州轄內(nei) 設立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專(zhuan) 營機構400餘(yu) 家,22家地方法人銀行不斷創新微貸技術,形成“小法人銀行”服務“小微企業(ye) ”的“兩(liang) 小”金融模式。
8年多來,金融活水“滴灌”實體(ti) 經濟“百花園”,不斷取得新進展。數據顯示,從(cong) 2015年末至2023年末,台州小微貸款戶數由24萬(wan) 戶增加到59.85萬(wan) 戶;全市信用和保證貸款占比由40%增加到59.73%;銀行業(ye) 不良貸款率從(cong) 1.58%下降到0.46%。
注重普惠:從(cong) “追著太陽種瓜”到“追著瓜農(nong) 送貸”
在台州市黃岩區北洋鎮,有一批適應季節變化、“追著太陽種西瓜”的外出瓜農(nong) 。受天氣、種植技術、農(nong) 資成本等多因素影響,外出瓜農(nong) 對資金需求較大。然而,由於(yu) 異地種植等因素,外出瓜農(nong) 等群體(ti) 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wei) 了給瓜農(nong) 送去來自家鄉(xiang) 的金融支持,浙江泰隆商業(ye) 銀行黃岩北洋支行早在年初就梳理並建立了清單。3月4日,該機構4人小組從(cong) 台州出發,開啟“追瓜”模式。一輛車、43天時間、總裏程近13000公裏,先後前往福建、廣東(dong) 、海南、雲(yun) 南等地,將優(you) 質金融服務送到客戶的田間地頭。
浙江泰隆商業(ye) 銀行台州黃岩北洋支行客戶經理葛國忠(左)、李君超(右)跨省送貸到甘肅,把金融支持送到田間地頭。新華社發
今年已經是泰隆銀行黃岩北洋支行“萬(wan) 裏送貸”的第7個(ge) 年頭,足跡遍布多個(ge) 省份,累計授信貸款金額6.8億(yi) 元。
這是台州金融業(ye) 發力普惠金融的一個(ge) 縮影。小微企業(ye) 量大麵廣,信息不透明,如何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台州率先設立了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匯集91萬(wan) 多家經營主體(ti) 、4.77億(yi) 條信用信息,極大降低了貸前調查成本。同時,台州深度開發數據資源,開設“融資通”等線上融資係統,促成融資對接2700多億(yi) 元。該平台作為(wei) 全國首批地方征信平台,納入長三角征信鏈試點,實現數據上鏈,被全國多地借鑒。
辦理一筆新增貸款最快隻需要30分鍾,續貸操作僅(jin) 3分鍾——得益於(yu) 信息共享平台的賦能,台州銀行建立起以大數據為(wei) 支撐的批量授信“信貸工廠”,實現PAD終端移動辦貸,搭建“生意圈”“生活圈”免費線上平台,以金融數字化賦能小微金融服務的精準化。
2023年11月,台州銀行信貸經理(右)在黃岩走訪小微企業(ye) 。新華社發
導向鮮明:讓綠色、科技、品牌增值溢價(jia)
以主要汙染指標排汙權為(wei) 抵押物,台州臨(lin) 海市一家建築工程企業(ye) 獲批250萬(wan) 元“排汙權抵押貸”;三門縣一家橡膠製品企業(ye) 獲100萬(wan) 元“綠貸保”,解了燃眉之急,也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近年來,台州相關(guan) 金融機構不斷深化產(chan) 品創新,推出“排汙權抵押貸”“綠電貸”“綠貸保”等一係列特色信貸產(chan) 品。
錨定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共同富裕、品牌提升等導向,近年來,台州積極開展小微企業(ye) 信用評級、數字金融賦能初創期科技企業(ye) 等試點,開發普惠綠色金融場景“微綠達”、麵向科創型企業(ye) 的“科融通”等微創新,助力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三門“衣”起“巾”彩工作坊,從(cong) 創始人到工人,幾乎都是40歲左右的婦女。當下,衝(chong) 鋒衣市場火熱,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工作坊負責人孫利榮信心十足。但電商有其行業(ye) 特性,需要廠家墊資生產(chan) 現貨,工作坊資金壓力很大。通過當地一家銀行推出的“創業(ye) 助跑計劃——巾幗共創項目”,孫利榮很快得到了貸款支持,解決(jue) 了資金缺口,員工們(men) 的崗位也保住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