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怕沙·治沙·用沙——劉生軍老漢的“沙漠人生”三部曲

發布時間: 2024-07-28 09:05:00 來源: 新華社

  已是下午六點多鍾了,但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的沙漠裏,太陽還在不知疲倦地炙烤著大地,掀起一股又一股熱浪。

  60歲的駝工劉生軍(jun) ,牽著滿載遊客的駝隊,在連綿起伏的沙丘間行走。雖然辛苦,但想到一個(ge) 旅遊旺季的駝鈴聲中,就能有10多萬(wan) 元的收入——這是前半生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他就覺得渾身還是有使不完的勁兒(er) 。

  趁著休息間隙,劉生軍(jun) 一邊抹著汗,一邊和記者聊起了他的“沙漠人生”,聊起了他與(yu) 沙漠一生解不開的愛恨情緣。

  劉生軍(jun) 在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牽著駝隊。新華社發

  怕沙·躲沙

  劉生軍(jun) 是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夾道村人,在聞名全國的沙漠旅遊目的地——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已經幹了14年駝工。

  沙坡頭,地如其名,麵朝黃河、背靠騰格裏沙漠,因流動沙丘高達百米而聞名,曾是我國受風沙危害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一年一場風,從(cong) 春刮到冬”“天上不見鳥,地上不長草”是這裏的真實寫(xie) 照。最嚴(yan) 重的時候,沙漠邊緣離劉生軍(jun) 所在的夾道村僅(jin) 10公裏左右。

  “一刮沙塵暴,飯就吃不成了。一碗飯,一層沙,嚼著牙齒咯嘣咯嘣響。”1964年出生的劉生軍(jun) ,漫天黃沙是他年輕時最深刻的記憶。“沙塵把剛出土的小麥苗苗都淹沒了,吃都吃不飽,真的恨死沙漠了!”老劉說,村裏有本事的都跑出去了,“我那時最大的願望,也是離開老家,躲開這可怕的沙漠”。

  對沙漠除了痛恨,還有恐懼。“最嚴(yan) 重的一次黑風暴,大風把樹連根拔起,沙子像一堵牆推過來,村裏幾個(ge) 小孩被刮到水塘裏淹死了。”回憶起往事,劉生軍(jun) 滿臉痛苦。他說:“大家怕沙漠,能跑的跑,不能跑的躲。”

  防沙·治沙

  20世紀50年代,為(wei) 保證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lan) 鐵路順暢通車,全國頂尖治沙科研力量聚集在沙坡頭,被譽為(wei) “治沙魔方”的麥草方格沙障從(cong) 此誕生。

  經過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如今的沙坡頭,逐漸探索出固沙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五帶一體(ti) ”防沙固沙體(ti) 係。

  老劉也和其他中衛人一樣,加入了防沙治沙大軍(jun) 。60多年來,無數幹部群眾(zhong) 將汗水揮灑在沙漠,紮草方格、植樹種草,與(yu) 沙搏鬥。

  寧夏中衛固沙林場職工在紮麥草方格(1994年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海峰 攝

  “2000年前後,我還是個(ge) 精壯小夥(huo) 子呢。”回憶起當年的戰沙經曆,老劉一臉自豪:“我們(men) 把麥草背到沙漠深處,鋪到沙地上,再一鍬一鍬紮進沙地中,就成了一個(ge) 個(ge) 固沙‘草方格’。”劉生軍(jun) 說,“別看這方格子簡單,抗沙能力那可是沒得說。沙子進了這個(ge) 格子,就像進了迷魂陣,再也出不去了,‘草方格’是流動沙丘的克星。”

  寒來暑往,歲月輪轉。中衛市持續不懈治沙,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治理八大沙區73.1萬(wan) 畝(mu) ,占新中國成立以來治沙總麵積的近50%,區域內(nei)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實現“雙逆轉”。沙坡頭的“沙頭”,生生被老劉他們(men) 趕退了25公裏。

  用沙·護沙

  一片片流動沙丘,被草方格織成的巨網固定,漫天黃沙的威脅正在遠去。

  沙被治住了,沙丘被縛住了;沙不怕了,沙漠也不用躲了,中衛市開始考慮怎樣發展獨特的沙漠旅遊。2007年,中衛市沙坡頭景區入選首批國家5A級景區。

  騎駱駝逛沙漠、坐羊皮筏子看黃河、從(cong) 沙丘高處滑沙,遊客們(men) 追捧的這些項目,對老劉來說,那可是拿手好戲。生在沙漠裏、長在沙漠裏的劉生軍(jun) ,終於(yu) 能利用沙漠掙錢了。他平生第一次體(ti) 會(hui) 到了沙漠也是塊“寶”,能帶給自己實實在在的“好處”。

  圖為(wei) 7月26日拍攝的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劉生軍(jun) 貸了3萬(wan) 元款,買(mai) 了6峰駱駝,開始在景區務工。“沒想到當年一個(ge) 旅遊季,就掙了10萬(wan) 元!”說起當年的收入,老劉依然難掩激動。

  4月進景區,5月第一次發工資,直接到手1萬(wan) 元。“我打了一輩子工,從(cong) 來沒有一次性見到那麽(me) 多錢!”劉老漢回憶著,眼睛裏似乎有光,黝黑的臉龐刻滿了笑容,此後他再沒離開景區。老劉一邊說,一邊輕輕地摸著他的寶貝駱駝。

  如今的老劉,已經買(mai) 了越野車。他每天開著汽車,到景區上班牽駱駝。

  7月26日,遊客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景區遊玩。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不遠處的黃河,在夕陽照射下,波光粼粼,像撒滿了一河灣的珍珠。遊客的歡笑聲和尖叫聲不時傳(chuan) 來,在老劉聽來,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樂(le) 章——這個(ge) 旅遊季的收入,又有保障啦!

  閑下來的時候,劉生軍(jun) 會(hui) 在手機上聽網課,發短視頻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成了景區頗有名的“網紅”。

  不久前舉(ju) 行的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劉老漢在手機上認認真真聽了新聞。他說:“這次會(hui) 議專(zhuan) 門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我們(men) ‘沙民’心裏別提多踏實了。中央說得對,不但要治好沙,還要護好沙,才能更好地靠沙吃飯、靠沙掙錢。”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