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座舊窯已經不常見了。過去,村民在這裏製作磚、瓦,一點點造出現在大家看到的房子。”
近日,在浙江寧波江北的半浦村,半浦藝術研學一日營發起人、江北區文化特派員葛蔚初帶著一群孩子,在村裏的舊窯介紹說。
聽著陶瓷的起源及製作方式、半浦舊窯的曆史背景,這群來自城市的孩子看迷了眼。接著,他們(men) 來到半浦村文化禮堂,用紅陶土捏製眼中的半浦村,用特別的方式留住當天的半浦記憶。
“看到孩子們(men) 喜歡舊窯,我很開心。”葛蔚初坦言,最初,自己得知這座舊窯因為(wei) 久廢不用可能拆除的時候便覺得很舍不得,“多好的一座窯啊,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它,記住它。我希望能先留住這座窯,未來它肯定能繼續發揮新的作用。”
出生於(yu) 1996年的葛蔚初是澳門城市大學設計學博士生,也是江北區本批文化特派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但與(yu) 其他文化特派員相比,葛蔚初可以算是半浦村的“老村民”。
早在2019年,她便受邀參與(yu) 寧波首個(ge) 村級美術館——半浦美術館的改造。從(cong) 那時候起,這個(ge) 小姑娘就與(yu) 這座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古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已經是我在村裏的第5個(ge) 年頭,在當初完成半浦美術館的設計後,我還陸續參與(yu) 了館內(nei) 多個(ge) 策展工作,這些年我深有感觸。”葛蔚初回憶,村裏第一個(ge) 展覽的內(nei) 容,是組織藝術家為(wei) 90歲以上老人作的畫。當時,不少老人們(men) 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走進美術館。
這也讓葛蔚初明確了作為(wei) 文化特派員的目標:將藝術帶進半浦,讓村民享受藝術,同時也用藝術吸引更多人來到半浦。
在她看來,半浦村建築非常有特色,建設時的用料很紮實、後期維護得也很好,但是人流量比較少,有點可惜。於(yu) 是,葛蔚初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製定了“半浦新聲:古韻新姿塑鄉(xiang) 情藝術賦能計劃”,半浦藝術研學一日營便是她作為(wei) 文化特派員邁出的第一步。
“文化振興(xing) 鄉(xiang) 村肯定不是簡單複製粘貼別人的先進做法和成功案例,必然是摸清我們(men) 半浦的‘家底’,用好半浦獨有的‘文化寶貝’,走出一條有半浦特色的文化共富路。”葛蔚初說,未來,希望能夠利用半浦舊窯打造陶藝工作坊,講述陶瓷文化故事,打造“瓷孝”品牌,活化舊窯空間。
接下來,她計劃與(yu) 高校開展合作,集結更多青年力量,共同將戲劇引進半浦,讓村莊更有活力。此外,還計劃以半浦美術館前廣場為(wei) 主要陣地,聯動周邊黨(dang) 群服務中心及茶館,還有美化主幹道的廢棄窗戶,做成“彩蛋”舞台,增強村民遊客的體(ti) 驗。
最近,設計師出身的葛蔚初躍躍欲試,正抓緊時間設計打造露天劇場。有了半浦美術館的成功案例,這一次她更有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