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you) 先領域,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要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完善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製度機製”。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不斷創新工作機製,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總體(ti) 持續改善
“巡查發現,廣陽區一建築工地內(nei) 約2000平方米裸土苫蓋不全,主要道路未硬化,道路積塵嚴(yan) 重。請即刻整改!”這是不久前,河北省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工地監管工作群內(nei) 發布的巡查信息。
為(wei)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以來,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汙,製定印發《廊坊市2024年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創新工作機製,推動大氣汙染治理取得實效。
道路與(yu) 工地揚塵是PM10的主要來源。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建立現場巡查機製,針對主城區揚塵汙染,巡查隊深入130餘(yu) 個(ge) 建築工地開展巡查,發現問題,立即交辦。發布巡查信息的當天下午5點,工地監管工作信息群內(nei) 即收到反饋:已責令整改苫蓋完整,定時灑水降塵,並附上現場整改照片。
“為(wei) 提升大氣汙染治理精準性,我們(men) 還建立了重點縣區‘周會(hui) 商機製’。每星期五開展會(hui) 商,通報問題,並研判近期空氣質量。專(zhuan) 家組分析情況,並提出建議,推動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尹崧介紹。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力度不斷加強。
北京市通州區覓子店檢查站,通州區執法人員正與(yu) 廊坊市生態環境局香河縣分局工作人員一道,對過境的重型柴油車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現場,工作人員將采樣器伸入柴油車排氣筒開展檢測。“今年已開展聯合執法6次,發現尾氣超標車輛2輛,移交公安交警部門處理。”香河縣分局副局長姚海峰介紹。
上半年,廊坊市PM2.5濃度為(wei) 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優(you) 良天數達到112天,同比增加2天。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接續實施。以PM2.5控製為(wei) 主線,強化源頭管控、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區域汙染協同治理,因地製宜有序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各地區各部門攻堅克難,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上半年,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2.8%,同比上升1.4個(ge) 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總體(ti) 持續改善。
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ti) 持續改善
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這裏是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最大湖泊、麵積約為(wei) 233個(ge) 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百家湖。“經常帶著孩子來這邊玩,湖水清澈,特別幹淨。”傍晚,家住附近的居民林玥和家人一起散步。
然而,10多年前,由於(yu) 生活汙水直排,這片水清岸綠的湖泊水質一度亮起紅燈。“經過10多年治理,湖水水質持續改善。進入‘十四五’,南京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從(cong) 關(guan) 注水環境改善到兼顧水生態提升。”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居小秋介紹,為(wei) 改變湖水透明度較低、生物多樣性較差的現狀,經過專(zhuan) 家論證,今年初采用了新技術手段提升湖泊生態係統韌性、豐(feng) 富生物多樣性。
記者看到,在百家湖,一個(ge) 個(ge) 六邊形花壇像花朵般綻放在湖水中。仔細觀察,這些花壇裏並沒有種植水生植物,而是覆蓋著一片片“漁網”,網下則是一塊塊布條。“布條表麵塗覆著新材料,在陽光照射下,產(chan) 生氧活性物質來降解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提高水體(ti) 透明度,為(wei) 恢複沉水植被創造條件。”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所副所長周豔文說。
經過持續的生態修複,百家湖水體(ti) 生態質量不斷改善:水質達到Ⅲ類,水體(ti) 透明度由原本的不到0.4米提升至清澈見底的1.9米,湖泊由中度富營養(yang) 化改善為(wei) 中營養(yang) 狀態,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由6種提升到14種,沉水植物覆蓋度達66%以上。根據最新觀測數據,百家湖生態係統正由“藻型”向更穩定的“草型”轉變,這意味著湖泊中更容易生長的植物已經由藻類變成了水草,是水質向好的表現。
今年以來,南京市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同步推進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水生態調查評估等工作。上半年,全市42個(ge) 地表水國省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穩定保持100%,秦淮河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下一步將繼續實施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複,構建水生態考核指標體(ti) 係,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美麗(li) 河湖。”居小秋說。
不隻是百家湖。各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深入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強化入海河流總氮等汙染治理與(yu) 管控,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今年上半年,3641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8.8%,同比上升1.0個(ge) 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0.8%,同比下降0.2個(ge) 百分點。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90.3%,同比上升1.2個(ge) 百分點。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ti) 持續改善。
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受汙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走進廣東(dong) 省廣州市汙染土壤集中治理與(yu) 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工作人員駕駛著小型推土車來回作業(ye) 。
“處置中心具備固化穩定化、淋洗和熱脫附等技術。”負責運營處置中心的廣州環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樹祥介紹,固化穩定化技術用於(yu) 處置重金屬汙染土壤,淋洗技術用於(yu) 處理砂性重金屬汙染土壤,熱脫附技術用於(yu) 處理有機汙染土壤。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量工業(ye) 企業(ye) 搬離城區,原地塊用作建設用地開發。然而,原址修複等傳(chuan) 統土壤修複模式存在耗時長、重複建設等局限,處置能力和速度趕不上後續開發利用的進度。
《“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探索汙染土壤“修複工廠”模式。廣東(dong) 省以廣州市等地為(wei) 重點,支持建設汙染土壤集中治理與(yu) 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廣州市在白雲(yun) 區建設了該處置中心,由廣州環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與(yu) 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王瑛介紹,廣州有序推進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包括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風險管控和修複等,並建立多部門聯動機製,保障城市快速開發建設用地需求。
土壤汙染防治,要從(cong) 源頭管控。去年9月,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製定《廣州市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要點》,動態更新2024年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73家。“我們(men) 通過‘一張紙’‘一張表’‘一張圖’明確重點監管單位、各級監管部門誰來幹、幹什麽(me) 、怎麽(me) 幹,壓實各方責任,指導、督促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等工作,切實做好土壤汙染源頭防控。”王瑛說。
堅持預防為(wei) 主、風險管控、水土共治,實施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行動,加快推進源頭管控重大工程建設,整縣推進耕地土壤汙染源排查整治,推動黑土地、鹽堿地生態環境保護,加強關(guan) 閉搬遷企業(ye) 騰退地塊土壤汙染管控……各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突出土壤汙染源頭管控,針對不同汙染源分類施策,既防增量、又減存量,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全國受汙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管控)率達45%以上。
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孫金龍表示,將全麵準確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汙要求,做到精準施策,尊重自然規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以更高標準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本報記者寇江澤、史自強、姚雪青、王雲(yun) 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