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素有“山海畫廊、人間福地”的美譽,是全國首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全國首個(ge)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連續45年居全國首位,可以說是青山疊翠、碧水潺流,甚至連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
多年來,福建堅持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共進,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近日,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實地探訪福建多地,感受當地如何畫好一幅幅“山水畫”,探索“點綠成金”的新路徑。
福州新區下沙海濱度假村海天一色
遼闊的海麵一望無際,浪花拍岸、笑語聲聲,夏日的福州新區下沙海濱度假村吸引了不少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海逐浪,修舊如故的國內(nei) 首個(ge) 仿生型建築海螺塔以及海蚌廳、石棧橋等老景觀,更是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來自四川成都的遊客孫雪就是和家人一起慕名而來。
孫雪:這裏的空氣比較清新,海的環境也不錯,很寬闊很藍,我們(men) 大人喜歡拍照,小孩子就在這裏趕海。
福州新區濱海新城擁有35公裏的海岸線和25公裏的延綿沙灘,然而,福州新區生態環境與(yu) 城市建設管理局副局長鄭宇回憶,多年前,這裏還是人跡罕至的荒蕪之地,當地人用“風大、沙多、水鹹、土瘦”來形容環境的惡劣。
鄭宇:這邊靠外海,直麵太平洋,風沙比較大,容易侵蝕我們(men) 的海灘和植被。在生態修複之前,海灘看上去要麽(me) 變成了亂(luan) 石泥灘,要麽(me) 就是缺少綠色植被。另外,這裏屬於(yu) 閩江最下遊的區域,如果上遊的河道沒有得到有效治理,上遊的汙染容易影響到下遊的水質。
生態修複後的濱海新城海岸帶
改變從(cong) 2017年開始,伴隨著濱海新城啟動建設,海灣修複工作也同步進行,在這其中,防風固沙的關(guan) 鍵一招,便是建設沿海防護林帶。鄭宇介紹,截至目前,已經完成建設修複沿海防護林帶23公裏,沙灘修複超13公裏,清理海域1500畝(mu) 。從(cong) 寬緩海灘到層層林帶再到大片濕地,由海向陸將最終形成完整的濱海新城海岸帶生態屏障。
鄭宇:我們(men) 的防護林分為(wei) 三個(ge) 100米,分別種植木麻黃、闊葉喬(qiao) 木,還有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將海灘防護林和城市和諧地融為(wei) 一體(ti) 。修複後的沙灘植被鬱鬱蔥蔥,沙質也是非常細軟,非常適合觀賞和度假。針對海洋垃圾方麵的汙染,我們(men) 開發了全省首個(ge) 智慧巡灘APP,通過智慧巡灘與(yu) 人工巡查的方式相結合,可以迅速精準定位海漂垃圾在哪裏,然後專(zhuan) 業(ye) 環衛隊就可以馬上出動進行清理和治理,有效地鞏固了美麗(li) 海灣的建設成果。
燕子窠生態茶園示範基地
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走進位於(yu) 武夷山市星村鎮的燕子窠生態茶園,青山蒼翠、雲(yun) 霧繚繞,綠樹之下,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向遠處延伸。夏天不是武夷山采茶的季節,幾名茶農(nong) 正在茶園除草,說是為(wei) 接下來種植大豆作準備。茶園裏為(wei) 什麽(me) 要種大豆呢?燕子窠生態茶園基地負責人楊文春解釋說,他們(men) 種植茶樹不用化肥、不打農(nong) 藥,推行的是“夏種大豆、冬種油菜”的間作綠色栽培模式。
楊文春:福建農(nong) 林大學的廖紅教授帶領科技特派員團隊,2018年開始正式在這邊做生態茶園的建設,她教我們(men) 茶樹生長需要多達15種以上的元素,這些元素越多,茶葉內(nei) 含物質就越豐(feng) 富。每年我們(men) 采完茶一般都是5月份,之後在茶行裏麵套種大豆,就能夠固定空氣和土壤裏麵的氮元素,補充氮肥。到了冬天的時候,我們(men) 就在茶行中間套種油菜,油菜的根係非常發達,可以活化土壤的磷鉀肥。現在采用這種生態管理的模式以後,茶葉的品質逐年提升,現在基本達到了“琴棋書(shu) 畫詩酒茶”的檔次,效益比原來提升了30%以上。
不用化肥也能提高茶葉品質,那不打農(nong) 藥怎麽(me) 防蟲呢?武夷山市茶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 吳林春介紹,燕子窠生態茶園利用樹林吸引鳥類、通過昆蟲防治病蟲害,同時,安裝了30台吸入式太陽能殺蟲燈,通過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使茶樹病蟲害和天敵處在動態平衡中,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吳林春:推廣茶園土壤優(you) 化技術、茶園以蟲治蟲以蟎治蟎技術以及茶園綠色綜合防控技術。以蟲治蟲以蟎治蟎技術主要是三種,捕食蟎、赤眼蜂和七星瓢蟲,將這三種有益的蟲釋放到茶園,可以減少害蟲的存量。其實生態和品質是成正比的,我們(men) 的生態越好,茶葉的品質就越好,這也是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一直以來要做生態茶園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增加茶企和茶農(nong) 的經濟效益。
排工黃盛騰在上清溪撐竹排
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發展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也是答案之一。溪流千回百轉、兩(liang) 岸奇石險峻,在藏於(yu) 深山幽穀之間的上清溪,排工黃盛騰一邊撐著竹排,一邊主動承擔起為(wei) 遊客講解的任務。今年55歲的他撐了25年的竹排,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
黃盛騰:我們(men) 泰寧特色景觀主要是以峽穀洞穴為(wei) 主,整個(ge) 上清溪就屬於(yu) 青年期丹霞地貌的深切峽穀曲流。一路下去風景秀麗(li) ,給遊客一種“舟在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感覺。空氣也非常好,每天釋放的負氧離子特別高,很多遊客來到上清溪,一部分人還會(hui) 醉氧呢。
上清溪位於(yu) 金湖上遊,地處三明市泰寧縣城東(dong) 北部,“十四五”以來,通過實施水土保持“一法一例”,泰寧縣完成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麵積21.93平方公裏,水土保持率提升到了92.56%,而依托丹霞地貌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當地開發了大金湖、上清溪、九龍潭等十大景區。泰寧縣副縣長饒秀健說,如今村民們(men) 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銷售土特產(chan) 、加入排工隊伍,端起“生態碗”吃上“旅遊飯”,去年一年,泰寧縣旅遊總收入達到76.6億(yi) 元。
饒秀健:綠水青山怎麽(me) 轉換成金山銀山,它要有路徑,比如說文旅產(chan) 業(ye) 就是最好的轉換路徑之一。現在我們(men) 全縣五分之一的勞動力在從(cong) 事文旅產(chan) 業(ye) ,目前已經是我們(men) 全縣的“生命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牢牢築牢三條底線,一個(ge) 是綠水長流,我們(men) 主要是以河湖長製為(wei) 工作機製,發動全縣各級幹部特別是創新政協委員巡河的機製。第二條紅線就是青山常在,我們(men) 從(cong) 2008年開始整個(ge) 森林采伐的指標逐年下降,同時以林長製去進行網格化的管理。第三個(ge) 就是空氣常新,千方百計嗬護好這裏的好山、好水、好空氣,綠色就是財富。
泰寧金湖大赤壁的丹霞地貌景觀(受訪者供圖)
一葉竹排順著溪流蜿蜒向前,黃盛騰唱起了泰寧客家山歌,這首歌名叫《上清溪的歌》,在峽穀深處悠揚回蕩……
監製丨陳秉科
記者丨劉夢雅
圖片丨劉夢雅
編輯丨李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