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蘭山下枸杞紅_即時中國_新利平台
easyfundingllc.com
home

賀蘭山下枸杞紅

發布時間: 2024-08-19 10:31: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天下黃河富寧夏。作為(wei) 全國唯一全境屬於(yu) 黃河流域的省區,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裏,潤澤了一方水土,養(yang) 育了700多萬(wan) 寧夏各族兒(er) 女。

  “賀蘭(lan) 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是唐代詩人韋蟾在《送盧潘尚書(shu) 之靈武》中對“塞北江南”的一句描寫(xie) 。“塞北江南”即“塞上江南”,如今已成為(wei) 寧夏的代名詞,廣為(wei) 流傳(chuan) 。

  枸杞在寧夏被稱為(wei) “福壽果”“致富果”。賀蘭(lan) 山是我國北部的天然屏障,因氣候條件獨特、自然環境優(you) 越,成為(wei) 枸杞生長的天然沃土。寧夏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綠了大地、紅了產(chan) 業(ye) 、富了百姓,走上了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希望更多年輕人愛上枸杞”

  小枸杞,大產(chan) 業(ye) 。近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ti) 中華一家親(qin) ”主題宣傳(chuan) “塞上江南寫(xie) 新篇”集中采訪活動探訪位於(yu) 寧夏賀蘭(lan) 山下的百瑞源枸杞產(chan) 業(ye) 基地。

  寧夏枸杞協會(hui) 會(hui) 長、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的年輕人,“熬著最深的夜、吃著最貴的滋補品”,這種“朋克養(yang) 生”不可取,今後枸杞產(chan) 品研發將更多偏向於(yu) 年輕人。

  從(cong)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到“保溫杯裏泡枸杞”,再到吃鎖鮮枸杞、喝枸杞原漿,中國枸杞文化曆久彌新。郝向峰關(guan) 注枸杞文化“出圈”的背後,是他對“朋克養(yang) 生”族健康狀況的擔憂。他說:“過去以枸杞幹果為(wei) 主打產(chan) 品,現在更多是枸杞原漿,也包括以枸杞為(wei) 原料的一些休閑食品,產(chan) 品更加年輕化、時尚化、零食化,消費場景也是如此,希望更多年輕人愛上枸杞。”

  郝向峰介紹,該公司在中衛市中寧縣、吳忠市紅寺堡區、賀蘭(lan) 山東(dong) 麓的枸杞種植基地的周邊均為(wei) 生態移民村。用工旺季,每天約有3000名周邊村民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天收入160元至200元。同時,通過“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帶動周邊約2000家農(nong) 戶、兩(liang) 萬(wan) 畝(mu) 枸杞的銷售。

  此外,百瑞源以“產(chan) 業(ye) 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文旅融合”的“三融合”模式,憑借寧夏枸杞獨特的資源稟賦和賀蘭(lan) 山天然景觀,投資1.2億(yi) 元,在賀蘭(lan) 縣洪廣鎮110國道東(dong) 側(ce) 規劃建設百瑞源·殷紅子熟枸杞莊園。“殷紅子熟”源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句,“翠黛葉生籠石甃 ,殷紅子熟照銅瓶”。總占地麵積1500畝(mu) 的殷紅子熟枸杞莊園開展枸杞采摘體(ti) 驗、團隊研學、中醫話枸杞養(yang) 生論壇等特色活動,吸引各族群眾(zhong) 共賞賀蘭(lan) 風光、共嚐生態美食、共學農(nong) 耕文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

  “守好枸杞質量安全生命線”

  枸杞是我國重要的藥食兩(liang) 用優(you) 質植物資源。目前,全國有13個(ge) 省(區、市)開展枸杞種植,枸杞已成為(wei) 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在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促進農(nong) 民增收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發展研究中心編寫(xie) 的中國枸杞產(chan) 業(ye) 藍皮書(shu) ——《中國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枸杞種植麵積183萬(wan) 畝(mu) 。鮮果產(chan) 量140萬(wan) 噸左右,加工轉化率20%,幹果產(chan) 量24萬(wan) 噸。全國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帶動近50萬(wan) 農(nong) 戶、400餘(yu) 萬(wan) 人從(cong) 業(ye) ,主產(chan) 基地縣農(nong) 民平均經營性收入的50%來自枸杞。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王自新參與(yu) 了《報告》的編撰。在他看來,“這些年,枸杞產(chan) 業(ye)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一個(ge) 現代化的枸杞產(chan) 業(ye) 景象展現在世人麵前”。

  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也麵臨(lin) 諸多困難與(yu) 挑戰,如現代化製幹技術推廣應用效果有待提高。《報告》顯示,目前,自然晾曬仍是枸杞最常用的製幹方式。室外晾曬占用場地麵積大,製幹時間長且易受環境汙染和天氣影響。《報告》稱,一些生產(chan) 加工者常采用硫黃熏蒸的方法,以達到縮短製幹時間、防腐防黴及增色護色等目的。硫黃熏蒸過程中產(chan) 生的二氧化硫對人體(ti) 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且會(hui) 對枸杞的營養(yang) 和品質產(chan) 生影響。

  對此,王自新認為(wei) ,枸杞與(yu) 大健康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質量一定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守好枸杞質量安全生命線”。

  擁抱大健康 一“杞”向未來

  如今,枸杞作為(wei) 珍貴的養(yang) 生佳品,其養(yang) 生保健功效廣為(wei) 人知。作為(wei) 重要的大健康產(chan) 品,枸杞更是得到了包括不少年輕人在內(nei) 的消費者的青睞。擁抱大健康,一“杞”向未來。大健康時代賦予寧夏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將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確定為(wei) “六特”產(chan) 業(ye) 之一,作為(wei)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寧夏在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

  寧夏鼓勵“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種植模式,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以創建“百、千、萬(wan) ”綠色優(you) 質豐(feng) 產(chan) 示範基地為(wei) 載體(ti) ,通過試驗示範、集成創新、展示培訓、科普教育,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示範推廣應用。

  在綜合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方麵,寧夏整合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信息數據,建成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數字化平台,推動主產(chan) 縣(區)實現枸杞數據信息互通共享,為(wei) 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創新是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年來,多位院士、專(zhuan) 家團隊潛心研究,明確了枸杞在增強免疫力、堅筋壯骨、清肝明目、抗抑鬱、抗衰老等方麵的功效作用機理,引領世界枸杞科學研究。寧夏充分發揮中國枸杞研究院作用,在品種選育、高效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麵強力攻關(guan) ,尤其是突出枸杞養(yang) 生保健優(you) 勢,在枸杞藥品、保健品、食品、飲品等賽道同時發力,開發以枸杞為(wei) 原材料的藥品、保健食品及“枸杞+”等新產(chan) 品,讓枸杞這一中華珍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踐證明,有了強大的科研創新,枸杞產(chan) 業(ye) 一定會(hui) 如火如荼地發展。”王自新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