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國新辦舉(ju) 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應急管理部圍繞“應急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介紹。據了解,今年截至8月底,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全國生產(chan) 安全事故總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45.5%。此外,還將盡快建成東(dong) 北、華北、華中、東(dong) 南、西南、西北六個(ge) 區域救援中心,形成適應地區災害特點的關(guan) 鍵拳頭力量。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統籌好安全和發展,才能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有力護航。近年來,我國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夯基礎、強管理、促提升。在貫徹法治精神、落實安全生產(chan) 、災害風險防控與(yu) 緊急救援等方麵取得進步,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織緊織密“安全網”。站在新生產(chan) 環境、新發展節點上,我們(men) 麵臨(lin) 著新任務、新目標,仍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危機感,推動應急管理高質量發展。
時刻防、“防得住”,是推動應急管理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硬道理。應急管理工作任務多、涉及廣、挑戰強。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速發展,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必須時刻打起精神,高度警醒預防。諸如開展燃氣安全、電動自行車安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專(zhuan) 項整治行動、“打非治違”、完善安全生產(chan) 風險排查整治和責任倒查機製……種種治理措施,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應急管理“防”的力度和質量,從(cong) 源頭盡可能掐滅風險隱患。
救得快、救得準,是推動應急管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zhong) 多。諸如洪水、滑坡、地震等各類災害風險多發易發。強化體(ti) 係建設,持續補弱固優(you) ,“打有準備之仗”,才能讓應急管理工作事半功倍。這一方麵有賴於(yu) 上下聯通的應急信息網絡、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ti) 係等的建設完善;另一方麵,也十分依靠專(zhuan) 業(ye) 救援力量的後備保障。建設六個(ge) 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加大特種救援人才培養(yang) 力度、以科技成果“武裝”救援裝備等,為(wei) 的就是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應急力量能夠拉得出、靠得住、救得快、救得準。
夯基礎、促共治,築牢應急管理的“最廣大防線”。應急管理工作不僅(jin) 任務多、點麵廣、挑戰大,通常麵臨(lin) 的最為(wei) 急難險重。能否及時發現隱患風險、高效處置、全力減損,很大程度上折射著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成色。麵對日益變化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環境,我們(men) 要依時依勢,及時修訂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出台最新行業(ye) 安全標準,夯實安全生產(chan) 和應急管理的標準、規則和流程。同時,要多措並舉(ju) 、倡導社會(hui) 共建共治,讓萬(wan) 千群眾(zhong) 積極廣泛參與(yu) 到公共安全治理中。通過鼓勵群眾(zhong) 舉(ju) 報、設置安全“吹哨”措施、推行安全生產(chan) 月、防災減災宣傳(chuan) 周等活動,築牢“最廣大的防線”。
發展為(wei) 了人民。應急管理作為(wei)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現代化水平越高,就越能保護好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全力防風險、補短板、保安全、護穩定,就能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