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精心嗬護一泓清水(人與自然)

發布時間: 2024-09-07 10:16: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雲(yun) 南省澄江市的撫仙湖水麵澄澈,風景宜人。資春富攝

  微風吹拂,碧水蕩漾。作為(wei) 我國著名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位於(yu) 雲(yun) 南省澄江市的撫仙湖常年總體(ti) 保持Ⅰ類水質。

  好水質來之不易。近年來,澄江市聚焦治汙水、治垃圾、治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全麵實施護湖行動,著力推動撫仙湖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經濟社會(hui) 協調可持續發展,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采取“截汙、清淤、護坡、引水”措施,為(wei) 撫仙湖建起綠色屏障

  發源於(yu) 梁王山主峰東(dong) 麓的梁王河,自北向南奔流而下,一路穿過村莊、城區,在萬(wan) 海社區大河口村東(dong) 匯入撫仙湖。入湖口,清澈見底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雲(yun) ,潺潺的流水激蕩著山石,緩緩流入撫仙湖,周邊已經建成濕地公園,隨處可見遊人觀光拍照。

  “梁王河是撫仙湖的主要入湖河道之一。通過綜合治理,梁王河河道水質得到了很大改善。2023年以來,梁王河持續保持在Ⅰ類水,實現了清水入湖。”澄江市水利局河長辦調度管理中心主任李進介紹,今年上半年,撫仙湖21條主要入湖河道入湖口的平均水質優(you) 良率達到87.5%。

  據介紹,撫仙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道103條,其中主要入湖河道21條。為(wei) 切實提升入湖河道水質,澄江市實施撫仙湖入湖河道水質提升工程,采取“截汙、清淤、護坡、引水”措施,持續改善水質。

  撫仙湖北岸是澄江市人口密集區域,沿岸分布著不少村莊,過去常有大量生產(chan) 生活垃圾和汙水隨河道直接入湖。“隨著長約7.8千米的撫仙湖北岸生態調蓄帶建成,對北岸50餘(yu) 條河道溝渠進行攔截,調蓄帶成為(wei) 撫仙湖北岸一道重要的防線,更是控源截汙的中轉樞紐。”李進說。

  目前,入湖河道之一的龍溪溝已和調蓄帶連通。“通過抽空、清淤、曬塘等舉(ju) 措,實施調蓄帶連通擴容。雨季到來的時候,將初期雨水連同農(nong) 田退水、達標中水一起截進調蓄帶。”李進說。

  撫仙湖北岸生態調蓄帶是一個(ge) 集截汙、調蓄、淨化、回用和生態景觀於(yu) 一體(ti) 的綜合利用工程。“我們(men) 探索實施集生態環保基礎設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灌溉、高效節水水利、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引水、高效林業(ye) 發展用水‘五位一體(ti) ’的湖外水資源循環利用綜合性工程。通過科學調度管理,將未達到入湖標準的農(nong) 田退水攔截住,再從(cong) 調蓄帶內(nei) 取水用作灌溉農(nong) 作物的‘肥水’‘好水’,既能減少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又能‘變廢為(wei) 寶’,降低群眾(zh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李進說。

  如今,撫仙湖北岸生態調蓄帶與(yu) 下遊濕地連成一片,美不勝收。據統計,目前撫仙湖已經建成環湖濕地93塊,麵積超3000畝(mu) 。“來水會(hui) 在環湖濕地再次沉澱、淨化,流入撫仙湖。環湖濕地是攔截汙染源的最後一道防線,通過控源截汙,為(wei) 撫仙湖建起綠色屏障。”撫仙湖管理局副局長趙紅江介紹。

  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推動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

  撫仙湖畔,沃野平疇。

  澄江市22萬(wan) 畝(mu) 耕地,17.6萬(wan) 畝(mu) 在撫仙湖徑流區,過去全年化肥施用量曾高達2.7萬(wan) 噸,農(nong) 藥施用量達254.66噸,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占到了入湖汙染負荷總量的70%。如何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徑流區內(nei) 的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問題,一直是撫仙湖保護麵臨(lin) 的難題。

  “我們(men) 探索生態型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促進撫仙湖流域內(nei)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澄江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種植業(ye) 股股長陳春說。

  走進澄江市萬(wan) 海社區藍莓生態種植示範基地,藍莓與(yu) 糧食作物套種,長勢喜人。基地配套了水肥一體(ti) 化等設備,隻需要在機器上操作,就可以完成上百畝(mu) 土地的灌溉、施肥。同時,創新性地采用了尾水尾液收集循環利用技術。

  “基地的大棚設置了一個(ge) 無滲漏尾水收集池,灌溉後剩餘(yu) 的水肥液可匯入尾水收集池。在對尾水尾液進行稀釋調劑後,再通過提水泵站重新進入水肥一體(ti) 化管理控製中心進行藥肥配比,精準灌溉施肥。”澄江綠康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員郭傑介紹,“水肥一體(ti) 化實現了自動控製灌溉和肥料投放,尾水尾液收集利用,確保藍莓種植尾水全收集、全循環、全利用、不入地、不入湖。”

  從(cong) 傳(chuan) 統栽種逐步升級為(wei) 設施化種植,現代化藍莓種植在澄江漸成規模,平均畝(mu) 產(chan) 值達10萬(wan) 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不僅(jin) 能有效控製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還實現了增產(chan) 增收。”陳春說。

  在澄江市右所鎮馬房村,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引得遊人流連忘返。撫仙湖畔的鄉(xiang) 村走上了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有撫仙湖的好風光,我們(men) 幾乎不愁客源。”楊文俊是土生土長的馬房村人,如今開起了自己的民宿,“湖水越來越清,遊客越來越多,村裏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得益於(yu) 緊鄰撫仙湖的區位優(you) 勢和自然條件,澄江市持續釋放生態旅遊消費潛力。2024年1至7月接待遊客633.29萬(wan) 人次,旅遊花費71.5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7.96%和18.45%。

  實現流域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激發全社會(hui) 護湖熱情

  澄江市龍街街道朱官營小組居民楊寶壽家的屋外,有兩(liang) 根標識明顯、功能清晰的雨汙分流管道。“過去雨水、汙水都是經過同一個(ge) 排水管進入汙水管道。一到下雨天,因為(wei) 汙水管道水量負荷大,汙水甚至會(hui) 返流進家,影響大家的生活質量。”楊寶壽說。

  2022年,澄江市啟動撫仙湖全流域截汙治汙及健康水循環項目建設,“一戶一策”對雨水管網、汙水管網進行科學布設,從(cong) 源頭上實現了雨水與(yu) 汙水徹底分流。

  “為(wei) 做好這項工作,我們(men) 入戶排查摸底5.4萬(wan) 餘(yu) 戶後,才開展實施精準截汙治汙工程,實現撫仙湖流域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同時,建立有效機製,實現常態化管理。”澄江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副局長任曉克說。

  在實現流域生活垃圾係統化治理方麵,當地加強對8座垃圾轉運站、300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維管理,實現全流域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置。建成50噸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流域內(nei) 1801戶餐飲經營戶實現泔水收處全覆蓋。

  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雲(yun) 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高原湖泊衛士”行動、“小手拉大手”等一係列活動激發起當地群眾(zhong) 保護湖泊的熱情。春節前後開展的沿湖生態環境大清理大整治行動中,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2萬(wan) 多人參與(yu) 其中,整治湖濱生態區域1.2萬(wan) 餘(yu) 畝(mu) ,清理雜草、枯枝等汙染物2.4萬(wan) 餘(yu) 噸。

  雲(yun) 南師範大學撫仙湖流域保護科技小院於(yu) 今年年初在澄江市廣龍村掛牌,科技小院立足撫仙湖流域保護和地區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將在保護撫仙湖生態環境、農(nong) 田土壤提質增效、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等方麵開展科學研究及科技服務。

  去年,南方電網雲(yun) 南玉溪澄江供電局建成30個(ge) 充電樁站、260個(ge) 充電槍,覆蓋澄江市30個(ge) 村(社區),實現充電樁基礎設施“村村通”目標,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做好了基礎服務,也助力遊客綠色消費與(yu) 低碳出行。

  “撫仙湖是我們(men) 的‘母親(qin) 湖’,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她。未來,我們(men) 將積極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把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工業(ye) 、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優(you) 勢,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趙紅江說。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