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辛炯官:期待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釋放新的製度紅利 | 老外說“法寶”⑥

發布時間: 2024-09-07 14:22:00 來源: 新民晚報

  辛炯官

  韓國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專(zhuan) 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期待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不斷釋放出新的製度紅利。”

  韓國人辛炯官在金融行業(ye) 工作了32年,其中近一半的時間是在上海度過的。

  “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是一座有契約精神、充滿溫度的城市。”這些年,辛炯官親(qin) 眼見證了上海的變化,也見證了金融業(ye) 在上海的飛速發展。

  作為(wei)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辛炯官對中國的重大事件都非常關(guan) 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後,辛炯官第一時間關(guan) 注到了全會(hui) 公報中“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的表述。“其中明確提到要‘製定金融法’。作為(wei) 金融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我比較關(guan) 心這些內(nei) 容。”

  辛炯官認為(wei) ,這將填補中國現有金融法規體(ti) 係中的空白,確保所有金融活動,都在法律的框架內(nei) 有序進行。尤其是“支持長期資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製度”等舉(ju) 措,從(cong) 投資端和融資端入手,用改革的辦法,破解製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關(guan) 鍵在於(yu) 怎麽(me) 落到實處,大家都拭目以待。”

  2000年,辛炯官初到上海,那時陸家嘴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2008年,他因工作調動再次來到上海,陸家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上海做到了。”辛炯官說,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e) 到上海開公司、開展業(ye) 務,也有很多朋友向他谘詢,他都會(hui) 堅定地告訴他們(men) ,浦東(dong) 陸家嘴是資源與(yu) 人才的匯集地,是金融投資行業(ye) 在上海發展的最佳選擇。“因為(wei) ,金融產(chan) 業(ye) 是人和紙的產(chan) 業(ye) ,紙的意思就是合同、契約,是人與(yu) 人之間連接的工具。上海是一座很有契約精神的城市。”辛炯官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時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如今也已經成為(wei)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ge)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中,隻有十多個(ge) 國家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ti) 行列,不少國家到了一定發展階段後徘徊不前,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辛炯官認為(wei) ,這些國家之所以掉入這樣那樣困境,很大程度上與(yu) 法治不彰有關(guan) 。

  在辛炯官看來,營商環境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從(cong) 製度和法律上將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在實處,為(wei) 投資者創造投資渠道獲取投資回報,提升投資功能,也可以吸引社會(hui) 資金入市,促進居民儲(chu) 蓄轉為(wei) 投資,不僅(jin) 有利於(yu) 推動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增加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促進消費,也有利於(yu) 實體(ti) 經濟獲得資金支持,讓民企敢闖、讓外企敢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辛炯官期待著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 ,讓中國經濟不斷釋放出新的製度紅利。

  新民晚報

  文字:潘高峰

  視頻:胡彥珣 向袁媛 李永生

  攝影:李永生

  視覺:蔣玉濤

  翻譯:林岩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