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春紅岩|從社區家園到“平安堡壘” 青年人這樣賡續紅岩精神

發布時間: 2024-09-07 14:21:00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花弄裏小區時光不棄花園。新華網發

  走進花弄裏小區,別致的塗鴉牆與(yu) 蔥鬱的花草相映成趣,老物件變成展覽品留下舊時光記憶,居民圍坐樹下,聊著家長裏短。

  9月5日,“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chuan) 活動走進重慶市沙坪壩區中心灣社區,一邊打望老院子的“文藝複興(xing) ”,一邊感受紅岩精神為(wei) 老舊社區注入的青春活力。

  “我們(men) 中心灣社區,地處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中心片區,曾是大型破產(chan) 企業(ye) ——原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公司所在地,居民大多數都是特鋼職工和家屬。這幾年,他們(men) 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該社區團支部書(shu) 記韓晶說道。

  為(wei) 更好地弘揚紅岩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在社區、團區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灣社區依托“城市改造師”特色誌願服務項目,與(yu) 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建立結對共建機製,引導大學生誌願者走進社區、服務社區,通過持續實施“微改造”,有序推進“大變樣”,扮靚群眾(zhong) “家門口的風景”。

  花弄裏小區就是其中的代表。去年,小區空地邊角多了個(ge) 小花園,這就是根據居民們(men) 提議搭建的。過去,它是居民樓之間的一處土坡,占地麵積34平方米,原本又髒又破,但因為(wei) 在樓梯拐角處,一直是居民們(men) 日常出行的必經場地。

  為(wei) 了建好這個(ge) 小花園,社區請來高校團隊一起設計,不僅(jin) 種滿了花草,還有手繪裝飾,大家還給它取了一個(ge) 文藝的名字——時光不棄花園。

  負責該項目的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肖競介紹,該項目曆時219天,吸引了100餘(yu) 名社區居民和近30名紅岩誌願者共同建設,將其塑造為(wei) 創意碰撞的藝術花圃、體(ti) 驗種植樂(le) 趣的迷你花園、促進居民情感交流的多彩平台。最終,這個(ge) 項目獲得了重慶市風景園林獎二等獎。

  “我今年71歲了,在這裏住了63年。大家都是老鄰居了,對這裏有很深的歸屬感。”中心灣社區紅岩誌願隊隊長彭榮富說,過去社區沒人管、硬件設施落後,現在“麵子”和“裏子”都煥然一新,居民們(men) 一起做誌願服務、種花養(yang) 草,生活非常有幸福感。

  中心灣社區負責人透露,社區共有3856戶居民,常住人口1.12萬(wan) 人,通過風貌改造和有效的基層治理,已經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模式,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都加入了紅岩誌願者,為(wei) 傳(chuan) 承紅岩精神、賡續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創造了不竭動能。

紅岩派出所教導員何巧介紹紅岩學堂。新華網 劉文靜 攝

  在重慶沙坪壩一棵蒼翠茂盛的百年黃桷樹下,一場紅岩學堂正在開講。2023年9月,紅岩派出所打造《賡續紅色基因 爭(zheng) 當紅岩傳(chuan) 人》公安專(zhuan) 題微黨(dang) 課,目前已經開展了118場。

  紅岩派出所(原鬆山治安派出所)位於(yu) 歌樂(le) 山渣滓洞景區內(nei) 的重慶公安校舊址,這裏是紅岩英烈犧牲的地方,也是重慶公安的搖籃。

  “紅岩學堂主要是麵向青年民警、政法幹警宣講紅岩故事、公安案例,幫助他們(men) 在服務人民群眾(zhong) 的過程中更好地踐行紅岩精神。”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紅岩派出所教導員何巧說,未來,紅岩學堂還將走入更多青年群體(ti) ,讓紅岩精神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

  據介紹,近年來,紅岩派出所抓牢黨(dang) 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建立“紅岩義(yi) 警”隊伍、打造“紅岩青年巡防隊”;堅持靠前服務群眾(zhong) ,以紅岩警務站為(wei) 牽引帶動分局構築“1+23+N”模式。在離紅岩最近的地方,在服務群眾(zhong) 的日常中,他們(men) 踐行著紅岩精神。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