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不僅(jin) 對於(yu) 中國至關(guan) 重要,對於(yu) 世界同樣意義(yi) 重大。”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接受人民網專(zhuan) 訪時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對於(yu) 世界的重要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中國對世界經濟、社會(hui) 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巨大,更在於(yu) 中國為(wei) 其他各國樹立了榜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接受人民網采訪。人民網 常沙攝
博科娃表示,中國在金磚、上合組織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製下與(yu) 各國開展緊密合作,有利於(yu) 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設立的目標。
博科娃認為(wei) ,當前,世界格局和全球經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工智能等科技迅速發展,中國的新質生產(chan) 力理念應運而生。“應以技術和創新推動現代化進程,鼓勵年輕人進行創新,充分發掘科學潛力,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包容,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等挑戰。”博科娃說,“最終通過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
今年7月,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申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chan) 總數達59項。
對此,博科娃稱,“中國的遺產(chan) 保護成果斐然,應使其進一步融入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 她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意義(yi) 重大,不僅(jin) 展現了中華文明理念和城市發展曆程,更體(ti) 現出曆史的延續性,將為(wei) 其他類似遺產(chan) 的申遺工作提供新思路。
博科娃認為(wei) ,遺產(chan) 保護應納入教育體(ti) 係,深化青年一代對多樣性的認識,使他們(men) 了解本國遺產(chan) ,接觸他國遺產(chan) ,更為(wei) 包容,學會(hui) 共享,而共享在當前多樣化、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可或缺。
十年前,習(xi) 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hui) 製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
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博科娃至今仍對演講中的重要主張印象深刻,“盡管我們(men) 的文化、種族、宗教等各不相同,但我們(men) 命運與(yu) 共。”
“當前,我們(men) 可以看到一些趨勢,企圖在不同文化和文明間營造斷絕來往、‘脫鉤’或是對抗的氛圍,因此,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的平台重要性進一步突顯。”博科娃認為(wei) ,為(wei) 實現和平共處和未來發展,各國應承認多樣性,相互尊重,攜手前行。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hui) 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在中國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jue) 議,標誌著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
博科娃指出,近年來,中國的教育事業(ye) 進步顯著,與(yu) 教科文組織在該領域的合作也更為(wei) 緊密;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將為(wei) 中國與(yu) 教科文組織各會(hui) 員國開展務實合作提供機遇。
采訪當日正值中國第40個(ge) 教師節,博科娃對中國的教育工作者表達了節日祝福。她表示,中國素有尊師重教的傳(chuan) 統,主張教育公平,正如孔子提倡“有教無類”;科技進步將助力教師開展教學,但無法取代良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