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an) 鍵詞】博物館延時開放
【事件】7月初,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明確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策劃雲(yun) 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觀眾(zhong) 暑期參觀需求。國家自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湖南博物院等多個(ge) 熱門博物館都實施了延時開放政策。伴隨政策落地,各地“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不少地區的博物館成為(wei) 年輕人的新晉“打卡地”和青少年暑期研學目的地。
【點評】
對博物館而言,能否做到讓遊客乘興(xing) 而來、盡興(xing) 而歸,考驗著文化供給的水平。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無疑是一次有益探索。以甘肅蘭(lan) 州市博物館為(wei) 例,兩(liang) 次推出延時開放措施,不僅(jin) 滿足了“夜場”參觀需求,還實現每周七天全部開放,7月參觀人數超過8萬(wan) 人,是6月參觀人數的兩(liang) 倍多。“參觀的時間多了,孩子能看得更細致認真。”不少來自外省的遊客給予好評。可見,推出延時服務,不僅(jin) 能夠賦能美好生活、推動文旅融合,也有助於(yu) 讓遊客在思接千載中提升文化素養(yang) ,增進文化認同、文化自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men) 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延時服務表麵上看是“增量”,內(nei) 裏更要求“提質”。有的博物館增設休息場所,增加免費講解場次,提供常見應急藥品;有的博物館增加科技應用,運用數字化、虛擬現實等技術提升參觀體(ti) 驗;有的針對不同人群,推出老年人專(zhuan) 場、暑假學生專(zhuan) 場等,有針對性地規劃路線、開展講解……實踐證明,因地製宜,豐(feng) 富博物館展陳方式、探索空間,才能讓博物館“有熱度”更“有溫度”,讓遊客“看得著”更“看得好”。
透過博物館延時開放,更能看到及時回應群眾(zhong) 訴求的服務理念。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應在更多場域加以探索,廣泛聽取群眾(zhong) 建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山東(dong) 威海市圖書(shu) 館打造符合年輕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識’堂”,搭建技能學習(xi) 的新平台;陝西渭南市以“閱讀+體(ti) 驗”“培訓+分享”“城市+鄉(xiang) 村”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wei) 不少人的假期生活增添了藝術氛圍。創新形式、豐(feng) 富載體(ti) ,文化服務更加公平可及、普惠下沉,就能在春風化雨中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多精神滋養(yang) 。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優(you) 化公共文化服務,方便人們(men) 奔赴一場場“文化的約會(hui) ”,築牢的是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社會(hui) 根基。文明薪火相傳(chuan) ,文脈源遠流長,不僅(jin) 體(ti) 現在流傳(chuan) 千古的典籍裏,更體(ti) 現在人們(men) 日用而不覺的尋常生活中。讓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觸達更多人,讓有形或無形的文化元素與(yu) 更多人相遇,文化認同就會(hui) 在駐足凝視時悄然鑄就,文化自信就能在縱覽古今時油然而生,建設文化強國就能獲得深厚根基和不竭動力。
“一館通古今”,博物館裏,曆史餘(yu) 溫仍在,當代思緒綿延。致廣大而盡精微,把每項舉(ju) 措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以供給側(ce) 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推進高水平文化建設,將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