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家三代接力護邊(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發布時間: 2024-09-23 10:54:00 來源: 人民日報

  在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ge) 叫紅其拉甫的地方。這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ang) 原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家三代人守衛邊境,給紅其拉甫邊防連做向導,在生命禁區為(wei) 官兵指向帶路。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剛剛成立,馬上要執行邊防巡邏任務,巡邏的目的地是被稱為(wei) “死亡之穀”的吾甫浪溝,這一路上,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達阪,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隻能依靠犛牛引路,有時還會(hui) 發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

  如果沒有經驗豐(feng) 富的向導,巡邏隊寸步難行。就在邊防連發愁時,塔吉克族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來了。在此後的23年裏,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作為(wei) 向導,與(yu) 邊防官兵一起,走遍了紅其拉甫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1972年8月,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帶著兒(er) 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最後走了一次吾甫浪溝,然後把向導接力棒交到了兒(er) 子手中。

  從(cong) 此,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牢記父親(qin) 的囑托,為(wei) 邊防官兵做向導,一幹就是37個(ge) 年頭。從(cong) 青絲(si) 走到白發,巡邏700餘(yu) 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次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為(wei) 夷、轉危為(wei) 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圖”。

  37個(ge) 春秋,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遇到的急難險情數不勝數。1997年,提孜那甫河水暴漲,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被大浪從(cong) 犛牛背上打落,摔在一塊大石頭上,身體(ti) 受了傷(shang) ,3個(ge) 月後才痊愈;1999年,遇到罕見的暴風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腿在零下30攝氏度的寒風中凍傷(shang) ,軍(jun) 醫費了好大勁才保住他的雙腿……但他一直堅持巡邊護邊:“巡邏是國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責任。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men) 的牛羊?”

  1998年6月,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他堅定地說:“我願意永遠與(yu) 邊防官兵一起,守衛在祖國邊防線上。”

  2004年,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兒(er) 子拉齊尼·巴依卡從(cong) 部隊複員回到家鄉(xiang) 。父子倆(lia) 一起走上了去吾甫浪溝巡邏的路。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詳細地為(wei) 兒(er) 子介紹路過的每一個(ge) 路標、每一座險峰、每一處急流,他叮囑最多的就是要守護好官兵的安全、守護好邊境的安全。5年後,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把接力棒交到了兒(er) 子手中。

  2018年,拉齊尼·巴依卡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學參加人大代表專(zhuan) 題培訓班的拉齊尼·巴依卡奮不顧身救起一名不慎落入冰湖的兒(er) 童,生命定格在41歲。“失去兒(er) 子我心裏特別難過。但他是為(wei) 救人犧牲的,我為(wei) 他感到驕傲。”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說。

  2021年7月,河南鄭州突發特大暴雨災害,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牽掛受災的同胞,以兒(er) 子拉齊尼·巴依卡的名義(yi) 捐款20萬(wan) 元。“如果拉齊尼還活著,他也一定會(hui) 這麽(me) 做。”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說。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被授予“人民衛士”國家榮譽稱號。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