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回應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 2024-09-24 08:41:00 來源: 新華網

  如何做好困難群眾(zhong) 兜底保障?老年人怎麽(me) 實現“家門口”養(yang) 老?民政工作如何助力基層社會(hui) 治理?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舉(ju) 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民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回應了相關(guan) 熱點問題。

  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ju) 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劉喜堂,民政部社會(hui) 事務司司長王金華,民政部兒(er) 童福利司司長郭玉強出席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築牢困難群眾(zhong) 兜底保障安全網

  社會(hui) 救助工作是紓民困、惠民生、促和諧的重要製度安排,事關(guan) 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民政部把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特別是廣大特殊困難群體(ti) 的基本權益作為(wei) 首要任務,著力保基本、兜底線、防風險、促發展。近年來,我國建立了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及時做好預警和救助幫扶。

  要實現兜好底,就需要靶向救助,做到精準施救。

  陸治原介紹,民政部和有關(guan) 部門加強信息共享,運用數據比對,特別是運用“大數據+鐵腳板”,推動社會(hui) 救助實現“人找政策”與(yu) “政策找人”相結合。民政部還指導地方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規範落實醫療、教育、住房、就業(ye) 等專(zhuan) 項救助,同時部署開展全國服務類社會(hui) 救助試點,健全政府救助與(yu) 慈善幫扶銜接機製,更好滿足困難群眾(zhong) 多層次、差異化救助需求。

  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群體(ti) ,需要格外關(guan) 心、格外關(guan) 注。我國有8500萬(wan) 殘疾人,持證的有3800多萬(wan) 。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製度是一項重要的殘疾人專(zhuan) 項福利製度。截至今年8月,已惠及1191萬(wan) 困難殘疾人和1607.4萬(wan) 重度殘疾人。民政部社會(hui) 事務司司長王金華介紹,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完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製,逐步提高補貼標準,減輕生活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及其家庭負擔;優(you) 化補貼申領方式,強化“跨省通辦”“全程網辦”“主動服務”等便民服務舉(ju) 措。

  加快健全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yi) 。

  陸治原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近年來,民政部聚焦群眾(zhong) 養(yang) 老服務需求,加快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初步建立了我國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推動養(yang) 老服務出現四個(ge) 轉變。“一是從(cong) 服務特殊困難老年人為(wei) 主向服務全體(ti) 老年人轉變,二是從(cong) 政府供給為(wei) 主向政府、市場、社會(hui) 多元供給轉變,三是從(cong) 機構養(yang) 老為(wei) 主向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轉變,四是從(cong) 兜底保障、生活照料向更有質量的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服務轉變。”陸治原說。

  助餐是老年人排名靠前的服務需求。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麵臨(lin) 著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據介紹,近年來,我國老年助餐服務取得了積極成效。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3億(yi) 元引導資金,支持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各地結合自身財力和實際情況,為(wei) 老年助餐服務提供優(you) 惠措施。各地服務網絡不斷拓展,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十五分鍾老年助餐服務圈。此外,我國老年助餐模式日益豐(feng) 富,因地製宜探索形成了養(yang) 老機構+助餐、社會(hui) 餐飲+委托服務、社區食堂+老年餐桌、中央廚房+專(zhuan) 業(ye) 配送、線上平台訂餐+線下送餐、餐桌+課桌等模式。

  據了解,下一步,民政部將順應絕大多數老年人居家養(yang) 老的習(xi) 慣和意願,培育建好社區養(yang) 老服務機構,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上門服務;發揮社區養(yang) 老服務依托作用,發展社區日間照料、社區老年食堂、康複護理等為(wei) 老服務項目,讓老年人實現在“家門口”就可以養(yang) 老。

  積極發揮社會(hui) 組織和慈善力量作用

  社會(hui) 組織活躍在基層社會(hui) 治理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介紹,全國各類社會(hui) 組織已經達到88.3萬(wan) 個(ge) 。

  在助力科技創新方麵,民政部積極培育發展科技類社會(hui) 組織,目前全國大約有2.4萬(wan) 家社會(hui) 組織活躍在科技和研究的一線領域,其中530家在民政部登記。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民政部動員引導有意願、有能力的社會(hui) 組織與(yu) 160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開展結對幫扶。截至目前,已經引導全國各級各類社會(hui) 組織共參與(yu) 實施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近3萬(wan) 個(ge) ,投入資金超過350億(yi) 元。

  近年來,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公益慈善的關(guan) 注度、討論度和參與(yu) 度越來越高。

  據了解,目前全國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超過1.5萬(wan) 家,公益慈善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教文衛、生態保護、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各類慈善組織向重點受災省份捐贈款物近30億(yi) 元。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劉喜堂介紹,下一步,將聚焦貫徹落實慈善法,堅持“一手抓促進、一手抓監管”,從(cong) 加強製度建設、強化慈善監管、完善引導支持機製三個(ge) 方麵推動公益慈善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既要研究製定推進新時代慈善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為(wei) 公益慈善行為(wei) 定製度、立規矩;也要持續實施“陽光慈善”工程,加快構建慈善行業(ye) 綜合監管機製;還要傳(chuan) 播現代公益慈善理念,特別是要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落實各項稅收優(you) 惠和激勵扶持措施,不斷創新和拓寬慈善參與(yu) 渠道。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