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在完成嫦娥六號任務後,中國探月工程還將通過2次發射任務,為(wei) 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打基礎。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類。“嫦娥”既是中國的,又屬於(yu) 全人類。
逐夢浩瀚太空,難忘探索之艱。回顧曆史,中國的航天事業(ye) 在一片空白中艱難起步,經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不斷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如今,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曆史上首次月球背麵采樣,突破了多項關(guan) 鍵技術,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是我國探月工程的重要裏程碑。
中國航天事業(ye) 是中國人民接續奮鬥、奮楫逐夢的光榮寫(xie) 照,也在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中成長壯大、惠及全球。一直以來,中國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倡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航天國際交流合作。截至2023年11月,中國已與(yu) 5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50多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中國提出推動構建平等互利、開放包容、和平利用、造福人類的新型空間探索與(yu) 創新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助力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司司長霍拉-邁尼認為(wei) ,中國是一個(ge) 廣受尊重的航天大國,期待進一步加強與(yu) 中方在和平利用外空領域的合作,更好利用航天技術,造福全人類。
中國探索太空的“朋友圈”不是封閉的“俱樂(le) 部”。麵對世界各國航天技術發展不均衡、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封閉型“精英俱樂(le) 部”式的航天項目合作等現狀,中國積極拓展與(yu) 新興(xing) 航天國家的合作交流,讓更多國家獲得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機會(hui) 。在巴西,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守護著熱帶雨林;在老撾,“老撾一號”通信衛星為(wei) 邊遠山村送去了遠程教育信號;在塔吉克斯坦,薩雷茲(zi) 湖大壩管理人員利用北鬥係統進行大壩變形監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隨著太空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合作和發展機會(hui)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同樣認為(wei) 中國對“與(yu) 外國合作持開放態度”。
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疆域,空間探索是人類的共同事業(ye) ,離不開各國的通力合作。中國人逐夢太空的漫漫征途,有趕超一流的偉(wei) 大誌向,也有攜手並進的寬廣胸懷,更有造福人類的美好願景。從(cong)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到載人航天,從(cong) 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到探月、探火工程深入推進,中國航天始終在書(shu) 寫(xie) 全球開放合作、協同探索的動人詩章。未來,引領中國奔向深空的“嫦娥”,必將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更多技術分享合作的機遇,吸引更多誌同道合者一起,把人類文明的“足跡”送入更加深邃的宇宙,為(wei) 人類認知開辟更加遙遠的邊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