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問題如何破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進展如何?考古工作又取得哪些新進展?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ju) 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文物局有關(guan) 負責人回應了相關(guan) 問題。
增強供給 優(you) 化服務 讓博物館“熱”得均衡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一些熱門博物館出現了“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的現象。發布會(hui) 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yu) 社會(hui) 文物司司長劉洋向大家分享了一組今年的數據——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ce) 的6833家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量達到了9.4億(yi) 人次,其中暑期兩(liang) 個(ge) 月接待的觀眾(zhong) 量就達到了2.99億(yi) 人次,有6個(ge) 省份觀眾(zhong) 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wan) 人次。
“這些數據都說明,公眾(zhong) 對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我們(men) 的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劉洋認為(wei) ,“博物館熱”背後是博物館“冷熱不均”的問題,博物館從(cong) 業(ye) 人員首先要麵對的是如何讓博物館“熱”得均衡。
劉洋表示,要在擴大優(you) 質文化的供給能力、繼續優(you) 化開放服務、積極拓展服務形式等方麵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
針對“黃牛”搶票等問題,劉洋特別提到,近期已與(yu) 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進行了專(zhuan) 題磋商,北京等地專(zhuan) 門開展了打擊“黃牛”的專(zhuan) 項整治行動。“接下來,我們(men) 還會(hui) 繼續聚焦預約參觀、講解服務等熱點問題加強規範引導,確保群眾(zhong) 基本公共文化權益。”他說。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進展順利
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這次普查將幫助我們(men) 更好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家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an) 強介紹說,普查開展以來已經基本實現了“五個(ge) 完成”——完成普查機構的組建、完成普查隊伍的集結、完成全覆蓋的培訓、完成全流程的試點和完成全方位的保障。
普查隊伍有多少?關(guan) 強說,各地調集各方力量,組建了普查隊5000餘(yu) 支,普查隊員4.5萬(wan) 餘(yu) 名,比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從(cong) 人數上增加了一半。
“目前,野外的實地調查還正在進行中。”關(guan) 強表示,下一步,將開展實地督導,赴各地現場檢查指導,加強業(ye) 務支持,提供技術保障;對進度較慢、新發現力度不足的地區加強督導。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義(yi) 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hui) 的中國方案,18個(ge)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十四五”期間990餘(yu) 項主動性考古項目有序實施……記者從(cong) 發布會(hui) 上了解到,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努力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取得重要進展。
關(guan) 強說,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重大曆史問題的攻關(guan) ,啟動實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設好國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促進多學科、跨區域專(zhuan) 業(ye) 力量資源整合,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將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他還表示,將繼續促進考古成果的社會(hui) 共享,持續推進大遺址保護利用,建設富有活力的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推動考古研學,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考古體(ti) 驗場所和產(chan) 品,充分發揮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