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三年來實施情況如何?調整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出於(yu) 何種考慮?如何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ju) 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有關(guan) 負責人回答了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問題。
學生全麵健康成長 優(you) 質資源廣泛共享
基礎教育已經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學生資助覆蓋全學段,累計達到14億(yi) 人次;營養(yang) 改善計劃惠及4.2億(yi) 人次……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分享了一組數據。“人民群眾(zhong) 教育獲得感更加充實。”他說。
“雙減”事關(guan) 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麵發展,“雙減”政策自2021年7月出台以後,備受社會(hui) 關(guan) 注。
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介紹,三年來“雙減”工作可概括為(wei) “雙降雙升”: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大幅度下降、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下降;自願參加學校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提升到90%以上、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推進“雙減”目的是“雙升”,促進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下一步,我們(men) 將持續鞏固‘雙減’成果,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王嘉毅說。
針對社會(hui) 關(guan) 注的中小學課間活動時間問題,王嘉毅表示,一些地區課間時間延長,是落實“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ti) 育活動時間不低於(yu) 2小時,每天保證一節體(ti) 育課,另外課後再鍛煉一個(ge) 小時。
教育強國建設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教育部副部長王光彥表示,要進一步優(you) 化城鄉(xiang) 學校布局,促進學校優(you) 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在區域內(nei) 統籌調配、交流輪崗,以教育數字化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
完善人才培養(yang)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適配機製
人才培養(yang) 為(wei) 本,本科教育是根。近期一些高校調整了本科專(zhuan) 業(ye) ,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科學合理調整和優(you) 化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
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在發布會(hui) 上披露,12年來,我國新增本科專(zhuan) 業(ye) 布點數2.1萬(wan) 個(ge) ,撤銷或停招不適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專(zhuan) 業(ye) 布點數1.2萬(wan) 個(ge) 。今年增設國家戰略急需專(zhuan) 業(ye) 布點1673個(ge) ,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專(zhuan) 業(ye) 布點1670個(ge) ,調整力度空前。
下一步,動態調整學科專(zhuan) 業(ye) 將在提高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與(yu) 國家戰略急需的適配度、提高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專(zhuan) 業(ye) 建設與(yu) 區域發展的適配度、提高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與(yu) 學生全麵發展的適配度上下功夫。
在推進高校科技體(ti) 製機製創新方麵,懷進鵬表示,教育部將通過實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支持高校更有效發展;在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麵建立有效機製,既要把已有知識和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結合,也要把創新成果和產(chan) 業(ye) 需求相結合;支持鼓勵一批青年教師深入到長周期的基礎研究和學科交叉研究中。
此外,還要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和能力建設,特別是“雙一流”大學,吸引海外優(you) 秀人才來華學習(xi) 、來華交流,提升世界重要優(you) 秀人才培養(yang) 和聚集能力。
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職業(ye) 教育是培養(yang) 工匠的沃土。針對構建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大力培養(yang) 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吳岩提出了四項重點工作。
——推進職普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勞動教育、職業(ye) 啟蒙教育,開設職業(ye) 體(ti) 驗、技能類課程,從(cong) 小培養(yang) 學生掌握技能的興(xing) 趣愛好。推動中等職業(ye) 學校和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進一步完善職教高考內(nei) 容與(yu) 形式,優(you) 化中職學校與(yu) 高職學校、職教本科、應用型本科學校的銜接培養(yang) 模式。
——深化產(chan) 教融合。做實“一體(ti) ”(省域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建強“兩(liang) 翼”(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和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提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地方經濟結合的緊密度、與(yu) 行業(ye) 企業(ye) 發展需求的適配度。
——提升辦學能力和培養(yang) 質量。瞄準技術變革和產(chan) 業(ye) 升級,深化產(chan) 教融合,係統推進專(zhuan) 業(ye) 、課程、教材、師資、實習(xi) 實訓基地等關(guan) 鍵要素改革。
——創造良好環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讓“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深入人心。
卓越工程師是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國家戰略型人才。懷進鵬透露,最近將召開卓越工程師產(chan) 教融合培養(yang) 工作推進會(hui) 。“我們(men) 還將發布中國的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標準,加強國際合作,為(wei) 世界工程教育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