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

發布時間: 2024-10-02 10:45: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發生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結回顧75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深刻指出“經過75年的艱苦奮鬥,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展開壯美畫卷並呈現出無比光明燦爛的前景”,鄭重宣示:“我們(men) 堅信,創造了五千多年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必將為(wei) 人類和平和發展的崇高事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七十五載披荊斬棘,七十五載艱苦奮鬥。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14億(yi) 多中國人民意氣風發、豪情滿懷,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祖國大地生機勃發、欣欣向榮,5000多年中華文明光彩奪目、魅力永恒,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堅強牢固、充滿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前進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必定會(hui) 有艱難險阻,可能遇到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ye)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唯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才能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戰略主動,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曆史、無負人民的業(ye) 績。

  道路決(jue) 定命運,要始終堅定道不變、誌不改的決(jue) 心和意誌。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曆經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取得的重大成果。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中國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是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的正義(yi) 之路。循大道,至萬(wan) 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沿著這條康莊大道走下去,一以貫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讓夢想照進現實,不斷邁向成功的彼岸。

  行百裏者半九十,要始終激揚攻堅克難的勇氣和韌勁。“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hui) 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越是接近民族複興(xing) 的目標,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唯有始終銳意進取、敢為(wei) 人先、迎難而上,積極擔當作為(wei) 、敢於(yu) 善於(yu) 鬥爭(zheng) ,才能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偉(wei) 業(y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緊緊依靠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堅決(jue) 戰勝一切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隻要有愚公移山的誌氣、堅如磐石的信念、堅韌不拔的毅力,知難而進、知重負重,腳踏實地、穩中求進,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men) 的鋼鐵意誌,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新的曆史需要我們(men) 共同開創,要始終凝聚團結奮鬥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奮鬥是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的必由之路。75年來,是“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團結之力,是“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共同奮鬥,讓我們(men) 不斷爬坡過坎、攻城拔寨,創造了“人心齊,泰山移”的人間奇跡。我們(men) 靠團結奮鬥創造了輝煌曆史,還要靠團結奮鬥開辟美好未來。新征程上,在黨(dang) 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就一定能夠共同譜寫(xie) 人民共和國更加絢麗(li) 精彩的新篇章。

  曆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讓我們(men)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堅定曆史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曆史主動,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幹家,為(wei)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作出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