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兩新”成效不斷顯現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 2024-10-04 11:53:00 來源: 人民網

  報廢舊車並購買(mai) 新能源新車可獲得最高2萬(wan) 元補貼、農(nong) 業(ye) 機械報廢補貼標準提高、老舊電梯納入“兩(liang) 新”工作範圍……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不斷深入,消費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持續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此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提出,統籌安排3000億(yi) 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liang) 新”工作。要重點支持汽車報廢更新,家電產(chan) 品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購置,促進智能家居消費等。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6.8%,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高13.4個(ge) 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2%,比前7個(ge) 月提高3.5個(ge) 百分點,在“兩(liang) 新”政策下,有效刺激了消費新潛力。

  為(wei) 進一步貫徹大規模設備更新,各地紛紛響應政策,推出一係列措施。山東(dong) 省繼續實施農(nong) 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製定新一輪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政策,推廣使用智能終端和應用智能作業(ye) 模式,深化北鬥係統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推廣應用;江蘇省推出教育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包括更新置換一批高校重大科研儀(yi) 器設備,購置更新一批高校學生宿舍設備,更新一批職業(ye) 院校(含技工院校)實訓教學設備,添置更新一批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理科實驗、後勤保障設備等工作;廣東(dong) 省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光纖網絡等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升級,推動道路交通、照明係統、廣播電視等數智化改造,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改造。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兩(liang) 新”工作逐步取得明顯成效,並在不斷顯現,有力拉動了投資增長。設備更新政策持續推進,有效調動了經營主體(ti) 更新生產(chan) 、用能、電梯等各類設備的積極性。

  以舊換新在推動汽車消費方麵的作用也十分顯著。數據顯示,9月1日至22日,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到124.3萬(wan) 輛,同比增長10%,較上月同期增長10%。商務部數據顯示,1至8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2.4%。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行業(ye) 的影響是深遠和積極的。預計由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市場增量,每年至少能為(wei) 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帶來200萬(wan) 到300萬(wan) 輛新車,相當於(yu) 每年增量10%左右。這對整個(ge) 汽車產(chan) 業(ye) 鏈,包括上遊原材料供應商和主機廠,以及汽車銷售市場,都將帶來諸多利好,顯著提高行業(ye) 的銷售額和業(ye) 績。

  湖北的一家家電公司,接入當地政府消費品以舊換新公共服務平台,實現補貼申領流程的精簡與(yu) 透明化,用戶在家也可以快速完成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領取購買(mai) 產(chan) 品;一家空調企業(ye) 積極推進“以舊換新”活動,舊空調不限品牌、不限型號均可參與(yu) 其以舊換新活動,並可獲相應補貼。

  以舊換新助推家電消費綠色浪潮,為(wei) 綠色消費注入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由降轉升,8月份銷售額同比增長3.4%。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4—8月份,冰箱等日用家電零售業(ye) 、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零售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和5%,增速比3月份分別提高了2.8和11.6個(ge) 百分點,高能效等級家電零售快速增長。

  “要推動各類生產(chan) 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汽車、家電等傳(chuan) 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建議,應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加強“換新+回收”物流體(ti) 係和新模式發展,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堅持中央財政和地方聯動,統籌支持全鏈條各環節,惠及更多的消費者。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