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節目繼續聚焦“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我們(men) 的目標很宏偉(wei) ,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孩子的撫養(yang) 教育,年輕人的就業(ye) 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yang) 老,是家事也是國事。的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黨(dang) 和國家是把這些事放在心上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ti) 係,全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網。麵對新形勢新挑戰,社會(hui) 保障也在不斷調整,發揮兜底作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圍繞“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製度體(ti) 係”作出一係列重要改革部署,提出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人員社保製度。這就要求麵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完善符合人民群眾(zhong) 需要的社保體(ti) 係。現在,這項工作在全國多個(ge) 試點已經取得了成效。
張果是一名外賣騎手,在上海做這一行已經三年了,每天風裏來雨裏去的挺奔波,但每個(ge) 月大幾千,最高能過萬(wan) 的收入,他挺知足。唯一曾經讓他不那麽(me) 踏實的是,這種相對自由、鬆散的工作性質,萬(wan) 一出了什麽(me) 事兒(er) 有沒有相應的保障?
去年夏天,張果在騎車送餐途中經過一段不太平整的路段,一不留神,連人帶車摔倒在了路邊。張果把自己摔倒受傷(shang) 的事兒(er) 告訴了平台,安全專(zhuan) 員隨即跟他取得聯係,協助他通過“一鍵報案”向平台企業(ye) 發送事故報案信息,並申請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
平台給張果申請的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相當於(yu) 我們(men) 國家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創設的一種新型工傷(shang) 保險。2022年7月,我國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行業(ye) 為(wei) 重點,在上海等7個(ge) 省市的7家平台企業(ye) ,開展了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按照相關(guan) 政策,張果不僅(jin) 報銷了醫療費,休養(yang) 期間因為(wei) 沒有勞動收入,還拿到了一個(ge) 月4000元的生活保障金。
社會(hui) 保障就像一把撐起的大傘(san) ,當人民群眾(zhong) 遇到養(yang) 老、疾病、工傷(shang) 等風險時,可以用它來遮風擋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要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樸素的話語,映照著新時代改革引領者心係人民、造福人民的承諾和擔當。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網。從(cong) 2012年底到2023年底,我國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都大幅增加。
在“傘(san) ”下遮風擋雨的人多了,但新情況也出現了。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轉型,我國傳(chuan) 統的就業(ye) 結構和勞動模式發生變化,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ye) 人員,像是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自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等越來越多。據統計,2023年,我國靈活就業(ye) 人員已達2億(yi) 人左右,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有8400萬(wan) 人。而按照原來的政策,這部分群體(ti) 中的很多人要參保還麵臨(lin) 一些新問題。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賴德勝:“靈活就業(ye) 人員或者新就業(ye) 形態人員有一個(ge) 特點,他不僅(jin) 為(wei) 一個(ge) 單位工作,有時候還可能為(wei) 多個(ge) 單位工作,這樣的話單位為(wei) 他繳納保險的時候,就有責任不是很明確的問題。”
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鄭功成:“世界各國的工傷(shang) 保險製度一定是以勞動合同為(wei) 依據的,就是你是個(ge) 雇員,你是個(ge) 職工,你發生工作傷(shang) 害時,是要得到工傷(shang) 保險的保障,是強製性的。如果是個(ge) 體(ti) 工商戶,是靈活就業(ye) 的,沒有明顯的雇主,沒有一對一的勞動關(guan) 係,那麽(me) 連參保的資格都沒有。”
發展中遇到的難點,既是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焦點,也是不斷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適應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的迅猛發展,采取多種手段,維護好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就業(ye) 群體(ti) 的合法權益。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作出全方位部署,提出“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人員社保製度,擴大失業(ye) 、工傷(shang) 、生育保險覆蓋麵,全麵取消在就業(ye) 地參保戶籍限製,完善社保關(guan) 係轉移接續政策。”
我國2022年開展的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就是為(wei) 解決(jue) 發展中出現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而進行的探索。那麽(me) ,這種保障與(yu) 原有的工傷(shang) 保險相比有怎樣的創新呢?在試點城市上海記者了解到,針對平台的就業(ye) 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突破傳(chuan) 統繳費模式,由平台企業(ye) 按月繳費,實行按日參保、按單計費的方式。
隻要接單就會(hui) 投保,這種方式實現了每單必保、每人必保。保障的範圍、待遇的標準等也與(yu) 工傷(shang) 保險總體(ti) 一致。試點兩(liang) 年多來,上海還做了很多探索,讓辦理流程更高效、更便利。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工傷(shang) 福利保險處處長楊永華:“將職業(ye) 傷(shang) 害確認、勞動能力鑒定和職業(ye) 傷(shang) 害待遇的申請,全過程委托商保機構,充分利用商保機構的經辦優(you) 勢提升效率。”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副局長費予清:“平台企業(ye) 在互聯網上生存,任務是網上派單,針對這樣一個(ge) 特點,我們(men) 也開發了全城的線上申報係統,勞動者在申請職保的過程當中可以全過程網辦,不見麵審批,不用到現場。”
去年冬天,貨運司機陳新闖遭遇了一場車禍。車禍發生後,從(cong) 提交材料到理賠,整個(ge) 過程他基本都是在網上完成的。
不僅(jin) 僅(jin) 是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為(wei) 了讓這部分勞動者能平等享受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保障,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相關(guan) 的體(ti) 製機製改革。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逐步放開靈活就業(ye) 人員在就業(ye) 地參加基本養(yang) 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製等等。
與(yu) 此同時,各地也在不斷探索,為(wei) 靈活就業(ye) 人員提供更好的社會(hui) 保障。今年47歲的辜婷莉在南昌從(cong) 事社區團購工作。她告訴記者,作為(wei) 一名大齡求職者,這份工作門檻較低,自由度高,可以兼顧著照顧家裏,比較適合她,就是繳納社保的花費讓她有些壓力。後來,辜婷莉了解到,南昌針對她這樣的情況有靈活就業(ye) 社保補貼,她趕緊進行了申請。
根據相關(guan) 政策,年滿40周歲的女性、年滿50周歲的男性就業(ye) 困難人員,包括離校2年內(nei) 靈活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等,都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社保補貼。
今年以來,南昌市還為(wei) 靈活就業(ye) 人員推出了兩(liang) 個(ge) 新的政策“大禮包”。以往,住房公積金需要個(ge) 人和工作單位按比例共同繳存。按照南昌的新政策,從(cong) 今年2月1日起,靈活就業(ye) 人員自己也可以繳存住房公積金了。日前,個(ge) 體(ti) 經營戶王東(dong) 就剛剛開通了公積金賬戶。
江西南昌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歸集科副科長蘇湘:“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地域限製,南昌市戶籍以外的靈活就業(ye) 人員都可以申請繳存公積金。靈活就業(ye) 人員繳滿12個(ge) 月以後都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享受公積金貸款的低利率。”
靈活就業(ye) 人員最關(guan) 心的工傷(shang) 保險,南昌也進行了改革創新。和此前我國在7省市部分平台開展的試點不同,南昌市從(cong) 3月1日起施行的補充工傷(shang) 保險辦法,社會(hui) 保障的覆蓋麵進一步擴大。
江西南昌市人社局工傷(shang) 保險科副科長冷華長:“把沒有勞動關(guan) 係的,超齡人員、大學實習(xi) 生、見習(xi) 生、誌願者、新就業(ye) 形態從(cong) 業(ye) 人員、靈活就業(ye) 人員這些人群納入社會(hui) 保障範疇,基本上實現參保人群全覆蓋。”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部署推動一係列民生領域改革。從(cong) 就業(ye) 、增收到入學、就醫,從(cong) 托幼養(yang) 老到社會(hui) 保障……人們(men)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更足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時代,我們(men) 交出了這樣的答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300萬(wan) 人,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退休人員養(yang) 老金比2012年翻了一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個(ge) 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yi) 人;近年來,我國基本醫保年度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目前已經覆蓋49個(ge) 城市、1.8億(yi) 人;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萬(wan) 套,1.5億(yi) 多群眾(zhong) 圓了安居夢……
數字有溫度,幸福有厚度,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