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海省海東(dong) 市樂(le) 都區碾伯鎮,走進果洛海東(dong) 中學建設現場,隻見一派忙碌景象。“3月20日開工以來,工程建設緊鑼密鼓。目前,2號教學樓和女生宿舍樓已封頂,其他6個(ge) 項目單體(ti) 處於(yu) 基礎施工階段,預計年內(nei) 完成47%。”果洛海東(dong) 中學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胡吉洲介紹。
“學校建成後,將增加3000個(ge) 初高中學位,果洛牧區的孩子可以到海東(dong) 上學了。”胡吉洲說。從(cong) 施工現場張貼的設計效果圖看,校園裏不僅(jin) 規劃有教學樓和宿舍樓,還有室外、室內(nei) 標準的運動場所。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yu) 青海省東(dong) 南部,藏族人口占比近92%,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自然條件惡劣。全州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且上學距離遠、升學率不高等問題困擾著當地的學生和家長。
如何解決(jue) 因自然條件製約導致的果洛教育相對落後問題?對口援建果洛州的上海市援青團隊提出異地辦學的思路。
是破局,也是探索和嚐試。2017年,上海在西寧市援建了一所寄宿製中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學校建成投用後,麵向果洛州所轄6個(ge) 縣招生。開學和放假時,學校專(zhuan) 門包車,接送學生往返於(yu) 果洛與(yu) 西寧兩(liang) 地。
藏族學生特旦達傑,來自果洛州班瑪縣達卡鄉(xiang) 佐偌村,現在是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初中一年級3班學生。佐偌村距離他曾經就讀的班瑪縣民族中學有130多公裏路,上學需要坐長途大巴車。“那個(ge) 時候上學難、回家難,家人每個(ge) 月來學校接一趟。”特旦達傑回憶說,遇上下雨、下雪或刮風天氣,路很難走。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校園。”特旦達傑毫不掩飾自己對新學校的喜愛。每個(ge) 教室統一配備了“智慧黑板”,多媒體(ti) 教室桌椅都采用環保材質,鋼琴教室、舞蹈教室、圖書(shu) 閱覽室一應俱全。
學生的住宿和就餐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宿舍寬敞,24小時供應熱水,洗漱條件要比牧區方便很多。兩(liang) 層的食堂整潔幹淨,各色菜肴豐(feng) 富多樣。“在學校,菜品健康美味,價(jia) 格還不貴。”特旦達傑很珍惜現在的學習(xi) 和生活條件。
和特旦達傑一樣,自2019年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招收首屆學生以來,已有1700餘(yu) 名果洛籍學生到西寧讀書(shu) 。
上海援青幹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校長常途介紹,學校全麵對標上海市學校建設標準和功能設置,讓果洛學生實現了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異地辦學為(wei) 牧區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xi) 和生活環境,讓他們(men) 享受到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常途說。
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長蘆寧介紹,果洛西寧民族中學高考本科上線率連續3年保持100%,與(yu) 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簽訂協議,成立果洛州屬高中三校聯盟,每校每月選派骨幹教師,在線開展示範課,三校和上海的教師遠程觀摩,開展評課議課,互促共進。
2022年8月起,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對口支援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三年兩(liang) 批次,每批6人,各曆時一年半。目前幫扶團隊的6名教師,來自上海市虹口區的5所高中,涉及思想政治、數學、英語、物理、生物和體(ti) 育6門學科。蘆寧說:“我們(men) 將積極發揮滬青兩(liang) 地的優(you) 勢,創造良好條件,讓全體(ti) 學生能夠享受優(you) 質教育資源。”
果洛州副州長曹發山表示,有了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示範,果洛將加大擴優(you) 提質力度,目前異地在建的果洛海東(dong) 中學總投資、建設規模和學位設置都超過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繼續借鑒優(you) 化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引進優(you) 質師資的好做法,將有效解決(jue) 州內(nei) 義(yi) 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中階段優(you) 質學位供給不足等問題。
“果洛州將提高異地辦學成效作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實踐載體(ti) ,主動探索教育均衡發展路徑,推動教育由‘保學’向‘優(you) 學’轉變,助力州內(nei) 牧民學生更好成長成才。”曹發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