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鳴沙山,夜幕降臨(lin) 時滿山燈光熠熠、人海茫茫。40多名中拉青年走進沙山,聆聽萬(wan) 人星空演唱會(hui) 。歡騰的歌聲響徹耳畔,喚醒靜謐的沙漠,點燃中拉青年的青春熱情。
“這是獨一無二的經曆,坐在沙漠中享受音樂(le) 、享受氣氛,這是一種文化,已經超出了音樂(le) 。”第一次體(ti) 驗沙漠萬(wan) 人演唱會(hui) 的智利青年聖地亞(ya) 哥·阿科斯塔臉上透著興(xing) 奮。
這是前不久全國青聯舉(ju) 辦的2024年“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培訓交流營的一幕,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青年代表跨越山海和時差來到中國甘肅敦煌,在4天時間裏,重返絲(si) 綢之路、沐浴千年文明,探尋中國文化、思索交流對話。
鳴沙山北麓,群峰環繞中,月牙泉如一彎新月落在黃沙之中。千百年來,山泉共處,沙水共生,堪稱奇觀。
月牙泉邊,一棵古老的胡楊樹吸引了秘魯青年若昂·阿爾法羅·索裏亞(ya) 諾的注意。“在惡劣的環境裏,這棵樹依然存活。沙漠中的綠色奇跡代表一種堅韌、抗爭(zheng) 的精神。我們(men) 也應該像這棵樹一樣,去渴望生存和對抗惡劣因素,不斷實現成長的目標。”
在沙漠中邂逅意想不到的綠意,觸動了遠道而來的拉美青年。他們(men) 思索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感慨保護生態環境的關(guan) 鍵是遵循自然規律,進而不斷地保護、不斷地治理。
深山曠漠中的文化瑰寶莫高窟,奇跡般地保存著中國10個(ge) 朝代的佛教洞窟、壁畫和彩塑。
沿著千年足跡一路參觀,恢宏壯麗(li) 的石窟壁畫讓哥倫(lun) 比亞(ya) 青年吉娜·巴伊特·阿爾瓦拉多興(xing) 致高昂。從(cong) 事文化相關(guan) 工作的她向中國翻譯誌願者介紹自己國家是怎麽(me) 保護古城的,還不斷詢問莫高窟文物保護的問題。
初進洞窟、端詳壁畫,來自阿根廷的聖地亞(ya) 哥·加西亞(ya) ·文賽感歎莫高窟的壯觀:“中國對莫高窟的保護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國家學習(xi) 借鑒。有這麽(me) 多人領略文化遺產(chan) ,會(hui) 讓文物活起來。”觀看了莫高窟的數字電影後,聖地亞(ya) 哥·加西亞(ya) ·文賽感受到,電影和文物結合起來,讓曆史更有吸引力,文物更有價(jia) 值。
從(cong) 實體(ti) 洞窟到數字電影,莫高窟的藝術魅力在拉美青年中引起共鳴:一個(ge) 國家必須對自己的文化遺產(chan) 感到自豪和驕傲,文物保護是一種守護,更是一種敬畏。
訪沙洲夜市、觀文藝演出、學敦煌舞蹈、體(ti) 驗壁畫繪製……交流營行程滿滿,中拉青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
在墨西哥青年亞(ya) 裏德·裏茲(zi) 克·科瓦魯比亞(ya) 斯看來,文明交流的關(guan) 鍵是借鑒。她從(cong) 敦煌舞蹈中得到啟發,希望將敦煌藝術融入墨西哥相關(guan) 慶典的音樂(le) 、視覺表現中。
巴西青年海莎·比塔爾脫口而出的詞是尊重:“巴西的文化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尊重和學習(xi) 事物的起源很重要,學會(hui) 尊重才能搭建通往未來的橋梁。”
對阿根廷青年聖地亞(ya) 哥·加西亞(ya) ·文賽而言,文明交流依靠發展,經濟實力強大是保護和傳(chuan) 承文化的前提。
作為(wei) 敦煌文化的傳(chuan) 播者,中國青年羅丹始終堅信“保護傳(chuan) 統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再次流行起來”。
對話在持續、思考在升華。站在連接古代不同文明的絲(si) 綢之路上,中拉青年以青春的開放和熱忱,用欣賞、學習(xi) 、共享的眼光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