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中醫藥+”,能夠使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麵的主導作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康複中的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彰顯
陳皮肉桂蘋果酥、羅漢果藍莓歐包等含有中藥材的麵包頗受歡迎,決(jue) 明子、茯苓、桑葚等成了奶茶、咖啡的最新“伴侶(lv) ”……一段時間以來,“藥食同源+滋補類食品”成為(wei) 養(yang) 生消費的熱門選擇,“中醫藥+”成為(wei) 流量密碼。傳(chuan) 統中藥材融入現代飲食,為(wei) 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打開方式”。
今年2月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衛生健康文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生產(chan) 生活”“推動中醫藥文化加快從(cong) 內(nei) 容供給向產(chan) 品供給轉化”。“中醫藥+”的流行,有助於(yu)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動形成“愛中醫、信中醫、用中醫”良好氛圍。也要看到,中藥材本身屬於(yu) 藥品的範疇,不得隨意添加到食品中。在中國的傳(chuan) 統飲食文化中,有些中藥材也被視為(wei) 食材,即食藥物質。隻有傳(chuan) 統作為(wei) 食品且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食藥物質,才能添加到食品中。明確法律邊界,有利於(yu) 規範中藥食品健康發展,避免過度炒作、損害消費者權益。
“中醫藥+”為(wei) 新時代中醫藥的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提供了新路徑。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3部門聯合發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指南(2024版)》,提出三級綜合醫院均應設置中醫臨(lin) 床科室,並將其作為(wei) 醫院的一級臨(lin) 床科室。這不僅(jin) 為(wei) 推進“中醫藥+”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wei) 疾病治療帶來多元視角。比如,北京協和醫院設立了中西醫結合病房,開設睡眠障礙聯合門診、中醫美容門診、中醫腫瘤聯合門診等多個(ge) 中西醫結合聯合門診,為(wei) 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針藥聯合的綜合醫療服務。推動實現“中醫藥+”,能夠使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麵的主導作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康複中的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彰顯。
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開放包容中不斷接納人類文明成果,展現出與(yu) 時俱進的強大生命力。在2024健康中國(橫琴)國際中醫藥健康科技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智能艾灸機器人用機械臂代替人手,模擬中醫專(zhuan) 家的治療手法,操作簡便,贏得好評。依托數據賦能,傳(chuan) 統中醫藥插上了數字翅膀,傳(chuan) 承千百年的中醫藥典籍得到了激活。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將散落的中醫臨(lin) 床經驗轉化為(wei) 循證證據,讓新興(xing) 數字技術逐步融入中醫藥全鏈條,能夠更好推動中醫藥重煥光彩。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完善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機製”。近年來,聚焦嚴(yan) 重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疑難疾病,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guan) 和“中醫藥+”聯合治療,顯著提高了臨(lin) 床療效,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匯聚中西醫優(you) 勢、療效更加顯著的治療方案。接下來,通過改革堅決(jue) 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優(you) 勢資源重組,讓“中醫藥+”催生更多新成果、新業(ye) 態,促進中藥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就能更好發展“中國藥”,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守正創新,以“中醫藥+”深入挖掘偉(wei) 大寶庫中的精華,推動古老中醫藥融入現代社會(hui) ,將為(wei) 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開辟人類健康事業(ye) 的新圖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