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知天而作”底氣足 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發布時間: 2024-10-15 14:32:00 來源: 人民網

  金秋十月,各地傳(chuan) 來豐(feng) 收的喜訊:“秋糧單產(chan) 進一步提高”“冬小麥、冬油菜播種開局順利”……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2日,全國秋糧已收獲59.8%,進度同比快1.6個(ge) 百分點,連續8天日收麵積3000萬(wan) 畝(mu) 左右。隨著秋收進程加快,各地氣象部門緊跟農(nong) 時,抓好重點時段預報,切實提高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全力以赴做好秋收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築起黑土地金色糧倉(cang) ” 守好秋糧豐(feng) 產(chan) “主陣地”

  千裏沃野,稻菽飄香。在黑龍江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金黃色的稻浪翻滾,沉甸甸的玉米棒低垂,豐(feng) 收的喜悅洋溢在一張張質樸的笑臉上,這是對辛勤勞作一年取得碩果的最高禮讚。

  東(dong) 北地區是我國秋糧豐(feng) 產(chan) 的“主陣地”。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大省,黑龍江糧食總產(chan) 量、商品量、調出量均位居全國首位。農(nong) 情調度顯示,今年黑龍江省糧食作物實播2.29億(yi) 畝(mu) ,農(nong) 作物總體(ti) 長勢良好,糧食豐(feng) 收在望。

  “總體(ti) 來看,2024年作物生長關(guan) 鍵期農(nong) 業(ye) 氣候資源豐(feng) 沛,雖然營養(yang) 生長初期出現低溫、多雨、寡照時段,但營養(yang) 生長後期和生殖生長期熱量得到及時補充,整體(ti) 氣象條件適宜作物生長發育和產(chan) 量形成。當前各地作物長勢良好,今年全省糧食豐(feng) 收已成定局。”黑龍江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晾晾說。

  今年,黑龍江加快推進千萬(wan) 噸糧食增產(chan) 計劃,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wei) 重中之重,努力當好國家最穩固、最可靠、最堅實的“大糧倉(cang) ”。氣象部門以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為(wei) 依托,開展東(dong) 北玉米水稻低溫冷害監測評估及預警預測,並研發了水稻、玉米作物春播及移栽預報模型,能夠準確預測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區的最佳播種和移栽時間,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科學的農(nong) 事安排建議,優(you) 化種植布局,提高作物產(chan) 量和品質。

  築牢糧食安全壩 守護民生根本幸福田

  自動氣象觀測站、苗情監測儀(yi) 像“哨兵”一樣矗立田間,智能水肥一體(ti) 機隨著農(nong) 戶發出的手機指令,緩緩開啟澆灌作業(ye) ……行走在河南省開封市蘭(lan) 考縣儀(yi) 封鎮高標準農(nong) 田裏,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氣息。

  蘭(lan) 考,作為(wei) 河南省首個(ge) 全國首批整縣級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縣,按照市場化、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的“投融建運管”運營模式,已經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32萬(wan) 畝(mu) ,“沃野千裏”噸糧田的“豐(feng) ”景勝地。

  氣象保障是種好糧、收足糧的重要一環。2022年,河南首次將氣象與(yu) 田、土、水、路、林、電、技、管並列,作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內(nei) 容之一,大力推進氣象保障能力建設。目前,已搭建554個(ge) 自動土壤水分站、143個(ge) 農(nong) 田小氣候監測站,積累28類農(nong) 業(ye) 氣象數據,同時布設118個(ge) 地麵驗證點,校準風雲(yun) 氣象衛星的監測密度,將780萬(wan) 條曆史數據匯聚上雲(yun) ,實現了作物生產(chan) 全要素監測。

  守護糧食安全,不僅(jin) 要目光盯著田間,還要掌握真招式。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水稻種植戶抓住有利天氣搶收水稻。黃錢錢攝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水稻種植戶抓住有利天氣搶收水稻。黃錢錢攝

  “我們(men) 利用海量數據,構建了60種算法模型,用於(yu) 苗情分類監測、風險動態研判、災害預報預警。”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所長姬興(xing) 傑介紹,針對可能出現的晚霜凍害、條鏽病、幹熱風等災害,他們(men) 會(hui) 提前預判趨勢,並發布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同時,綜合土壤墒情、作物需水量和未來降水預報信息,該所研發出節水灌溉技術,精準提供作物灌溉指令,做到全周期保障糧食生產(chan) 。

  新風撲麵好“豐(feng) ”景 建起更高水平“齊魯糧倉(cang) ”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山東(dong) 省的糧食產(chan) 量連續三年穩步增長。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稻浪滾滾、魚躍蓮池、瓜果盈枝,香氣四溢。

  “灌漿後期是小麥良種產(chan) 量和品質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濟寧兗(yan) 州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站長王燕表示,做好幹熱風等自然災害的預警防範非常重要,從(cong) 5月初開始,氣象和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組成的“專(zhuan) 家聯盟”就持續發揮作用。

  “氣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聯合發布的幹熱風等災害預警提示,為(wei) 我們(men) 做好良種灌溉和‘一噴三防’提供了重要指導。”濟寧紅地種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寧紅娣指著手機屏幕說。

  近年來,山東(dong) 氣象部門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氣象服務工作,深入挖掘服務需求,多舉(ju) 措保障糧食豐(feng) 收豐(feng) 產(chan) 。

  在青島,與(yu) 智慧鄉(xiang) 村發展服務中心合作,將農(nong) 業(ye) 氣象數據接入智能農(nong) 機數字化管理服務平台,為(wei) 農(nong) 險服務裝上“智慧芯”;在泰安,以全鏈條氣象服務為(wei) 舵,精準把握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每一個(ge) 關(guan) 鍵節點;在東(dong) 營市河口區,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合作分析鹽堿地氣候特點,探索適合不同農(nong) 作物生長的氣象條件,共同研發優(you) 良品種和科學的種植模式,增加了鹽堿地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

  走進豐(feng) 收的田間,農(nong) 民們(men)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men) 感慨地說:“今年的豐(feng) 收,多虧(kui) 了氣象部門的準確預報。有了他們(men) 的及時幫助,我們(men) 種地更有信心了。”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