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8萬(wan) 億(yi) 元。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二者關(guan) 乎高質量發展全局。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均強調,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要“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麵對經濟下行壓力,結構性減稅降費聚焦科技創新與(yu) 製造業(ye) ,體(ti) 現財稅政策精準發力、更有針對性,可謂緊緊抓住了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領域。
透過增值稅發票數據看,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十分亮眼:
——創新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1—8月,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1.6%和8%。
——製造業(ye) “壓艙石”作用凸顯。1—8月,我國製造業(ye) 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為(wei) 29.7%,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ge) 百分點。
科技創新非一日之功,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也是長期的過程。瞄準高科技,追求高效能,邁向高質量,除了更加精準,財稅政策還著眼長遠,堅持係統謀劃、綿綿加力。
一方麵,係統謀劃,既為(wei) 企業(ye) 爬坡過坎減負擔,也為(wei) 其轉型升級添動能。
據統計,2018年—2023年,全國製造業(ye) 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萬(wan) 億(yi) 元,占全部稅費優(you) 惠的比重超三成,在各行業(ye) 中獲益最多。同時,隨著企業(ye) 所得稅製度不斷完善,我國逐步形成了覆蓋企業(ye) 成長和創新全生命周期的稅收政策支持體(ti) 係,更好幫助初創期企業(ye) “生根發芽”、成長期企業(ye) “枝繁葉茂”。
科技創新與(yu)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相依相生,互為(wei) 支撐。截至目前,我國製造業(ye) 企業(ye) 總量突破600萬(wan) 家,其中與(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關(guan) 的企業(ye) 51.53萬(wan) 家,占製造業(ye) 企業(ye) 總量的8.55%,較2023年底增長6.35%。一係列促進技術研發、強鏈補鏈、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有力推動了製造業(ye) 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攀升。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ye) 動能強勁,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成為(wei) 我國經濟活力的生動寫(xie) 照。1—8月,我國裝備製造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5%,較製造業(ye) 平均增速高0.9個(ge) 百分點;高端裝備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銷售收入占製造業(ye) 銷售收入比重分別為(wei) 16.5%和15.6%,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個(ge) 和0.6個(ge) 百分點。
另一方麵,綿綿加力,不斷添舉(ju) 措、擴範圍、加力度,政策“紅包”含金量越來越高。
拿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來說,科技創新企業(ye) 普遍獲益明顯,不僅(jin) 加計扣除比例連續提高,政策享受時點也多次提前,助力形成“政策引導—研發投入—效益提高—加大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從(cong) 今年上半年結束的2023年度企業(ye) 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來看,全國共有62.9萬(wan) 戶企業(ye) 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3.45萬(wan) 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財稅政策還加強與(yu) 貨幣、產(chan) 業(ye) 政策形成呼應,協同促進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為(wei) 鼓勵企業(ye)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財政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啟動實施新一輪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財政獎補政策;為(wei) 推動工業(ye) 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中央財政安排3000億(yi) 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資金,對設備更新貸款實施財政貼息;為(wei) 支持集成電路、工業(ye) 母機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發展,統籌運用稅收優(you) 惠、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首批次重點新材料應用保險補償(chang) 、政府采購等工具……政策“紅包”不斷加碼,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為(wei) 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促進各類先進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集聚。財稅政策繼續跟著科技創新、製造業(ye) 發展規律走,把握好政策工具與(yu) 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內(nei) 在關(guan) 係,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增後勁,中國經濟的動力必然會(hui) 更充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