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突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這個(ge) 重點,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使江蘇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陣地。
◇
江蘇堅持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努力打造具有強勁驅動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新高地、構建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先行地。
◇
把握技術革命性突破,江蘇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首選項”“必答題”,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
瞄準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素以製造業(ye) 見長的江蘇,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著力夯實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產(chan) 業(ye) 根基,不斷提升在全球產(chan) 業(ye) 版圖中的位勢和能級。
◇
紮實推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江蘇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chan) 力更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
秋風送爽,沃野生金。
平均1秒鍾,常州“燈塔工廠”生產(chan) 線上就有一塊動力電池下線,全球172家“燈塔工廠”中,13家位於(yu) 江蘇;全國首個(ge) ,教育部、江蘇省攜手設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速打通科研成果從(cong) 實驗室到生產(chan) 線轉移轉化的堵點;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科創板上市公司達110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產(chan) 業(ye) 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feng) 富、開放程度較高、資本市場活躍,江蘇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
2024年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突出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這個(ge) 重點,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使江蘇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陣地。
牢記囑托,勇毅前行,江蘇將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作為(wei) 事關(guan) 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課題。2024年5月底,中共江蘇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hui) 審議通過《中共江蘇省委關(guan) 於(yu)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重要陣地的決(jue) 定》,堅持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努力打造具有強勁驅動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新高地、構建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先行地。
製定“任務書(shu) ”、拿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曾搶抓鄉(xiang) 鎮企業(ye) 、外向型經濟、創新型經濟機遇實現自身跨越發展的江蘇,又一次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jue) 心,找準切入點、下好先手棋,努力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以實幹擔當繪就一幅生機盎然的發展圖景。
科研人員在紫金山實驗室 6G 綜合實驗室忙碌(2023 年 7 月 6 日攝) 季春鵬攝 / 本刊
強勁“第一動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覆蓋全國40個(ge) 核心城市及沿途133個(ge) 城市節點,在超過1萬(wan) 公裏的遠距離網絡傳(chuan) 輸場景中實現零丟(diu) 包,可抵擋每秒5Tb的泛洪攻擊流量……8月下旬召開的第八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hui) 傳(chuan) 來消息,紫金山實驗室打造的我國通信與(yu) 信息領域首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正式建成。
43平方公裏的紫金山科技城裏,“藍圖”正一點點鋪滿:1個(ge) 千億(yi) 級空天經濟產(chan) 業(ye) 集群,先進通信、未來網絡、人工智能3個(ge) 百億(yi) 級未來產(chan) 業(ye) ,一批前沿產(chan) 業(ye) ……未來五年,紫金山科技城計劃構築產(chan) 值超300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高地。
“從(cong) 實驗室到應用場景,再到生產(chan) 場景,貫通式研發不斷為(wei) 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最新佐證。”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尤肖虎說。
高度重視“從(cong) 0到1”的科學發現,著力推動“從(cong) 1到100”特別是“從(cong) 1到10”的突破和轉化應用,未來網絡的嬗變隻是縮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對江蘇科技創新寄予厚望,要求我們(men) 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把握“技術革命性突破”這一催生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條件,江蘇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首選項”“必答題”,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頂天立地,攻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發射以來,人類對太陽的了解,又多了一個(ge) 獨特的空間視角。“羲和號”科學與(yu) 應用係統總設計師、南京大學教授李川將衛星比作太陽的專(zhuan) 屬攝影師。“隻要46秒,我們(men) 就可以完成一次掃描,得到300多個(ge) 不同層次的全日麵圖像,精確刻畫出太陽大氣自轉的三維圖像,搶占未來科技的製高點。”
可上九天探日,可下五洋捉鱉。金黃的海星、長著黑色珊瑚的海綿、藤蔓橙黃的冷水珊瑚……8月18日,我國自主設計、集成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抵達西太平洋,完成第300次下潛,帶回了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深海“禮物”。而在位於(yu) 無錫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科研工作者正圍繞基礎科學與(yu) 技術、深海運載技術、深海信息技術等持續攻關(guan)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誰抓住機遇占據科技創新製高點,誰就能把握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主動權。江蘇實施戰略科技力量聚合行動,加快構建以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為(wei) 核心,30餘(yu) 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為(wei) 基幹,太湖、鍾山、雲(yun) 龍湖等實驗室為(wei) 支撐的實驗室矩陣。江蘇省政府出台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全省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18個(ge) 重點領域,部署跨學科、跨領域、大協同攻關(guan) 等18項重點任務,提出20條支持政策,力爭(zheng) 2035年在若幹前沿科技領域成為(wei)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基礎研究中心。
別有天地,科技產(chan) 業(ye) 融合聚變。一把小小的醫用鉗如何能夾得牢?奧秘藏在一排排微結構裏。過去,用數控銑削技術生產(chan) 一把醫用鉗需要一天。以JITRI-科森醫療聯合創新中心為(wei) 紐帶,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推動集萃精密與(yu) 微細製造技術研究所和企業(ye) 攜手,以精密電解加工技術實現一次成型,每把醫用鉗加工時間壓縮到10分鍾,成本縮減至1/10。
挖掘真需求,解決(jue) 真問題,推進真創新。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院長、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介紹,產(chan) 研院已先後與(yu) 380多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ye) 共建聯創中心,協助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需求近900項,助推龍頭企業(ye) 持續引領行業(ye) 發展。
根據產(chan) 業(ye) 需求凝練科研問題,依托市場優(you) 勢集聚創新資源。江蘇錨定建設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部署創新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部署40項科技重大攻關(guan) 項目,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cong) 樣品變成產(chan) 品、形成產(chan) 業(ye) 。
鋪天蓋地,“科創森林”枝繁葉茂。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交易五周年,江蘇軍(jun) 團交出漂亮成績單:上市公司達110家,占比19.2%、居全國第一;首發募資逾1352億(yi) 元;總市值超6300億(yi) 元。
每年超過20%的研發投入,蘇州電子測量儀(yi) 器企業(ye) 普源精電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chan) 出,去年一舉(ju) 獲得中國專(zhuan) 利金獎;上市四年,鎮江的生物醫藥企業(ye) 吉貝爾發布14個(ge) 關(guan) 於(yu) 獲得發明專(zhuan) 利的自願性披露公告;平均每家公司年投入超2億(yi) 元,平均每家公司持有146項專(zhuan) 利證書(shu) ……股票代碼以“688”開頭的蘇企成為(wei) “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循環中的產(chan) 業(ye) 標杆,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技術積累。
激活創新主體(ti) 這一創新體(ti) 係中最富能動性的因素,科創板隻是縮影。推進“築峰強鏈”企業(ye) 培育支持計劃,梯次培育壯大領航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和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支持企業(ye) 組建創新載體(ti) ,推動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融通創新……“江蘇正努力激發企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打通從(cong) 科技強到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的通道,以更多優(you) 質企業(ye) 孕育更多新質生產(chan) 力。”江蘇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勳說。
在位於(yu)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常州節卡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製造基地,工作人員在對柔性智能協作機器人進行全係列測試(2024 年 6 月 14 日攝) 李博攝 / 本刊
增進韌性活力?鍛造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主創地
抗蠕工業(ye) 絲(si) ,用於(yu)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施工;複材增韌網紗,助力航空航天……在“千年”綢都盛澤鎮,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生長”出的各式新材料,在大國重器上屢獲應用。
8月初,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揭曉,誕生於(yu) 蘇州吳江盛澤的恒力集團與(yu) 盛虹控股集團排名大幅躍進,前者從(cong) 第123位上升到81位,後者從(cong) 第222位上升到171位,盡顯韌性與(yu) 活力。分別從(cong) 織造和印染小廠起家、沿產(chan) 業(ye) 鏈上拓下延,恒力和盛虹書(shu) 寫(xie) 保持“恒心定力”、終見“盛世長虹”的產(chan) 業(ye) 傳(chuan) 奇。
把握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這一催生條件,素以製造業(ye) 見長的江蘇,正在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著力夯實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產(chan) 業(ye) 根基,不斷提升在全球產(chan) 業(ye) 版圖中的位勢和能級。
追高逐新,築牢基本盤,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生機。8個(ge) 塑料瓶織出一件Polo衫,28個(ge) 塑料瓶生產(chan) 一件衝(chong) 鋒衣——在盛虹新材料(宿遷)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變廢為(wei) 寶,每年可消耗300多億(yi) 個(ge) 塑料瓶、生產(chan) 60萬(wan) 噸再生纖維。上半年,宿遷市高端紡織產(chan) 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達到607戶,占規上企業(ye) 總數1/5,實現產(chan) 值460.8億(yi) 元、同比增長27.6%。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江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創造了規模以上工業(ye) 六成多的營收、五成多的利潤,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本盤”。注重先立後破,促進以新代舊、以新化舊,江蘇大力推動先進技術轉化應用,數以萬(wan) 計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企業(ye) ,正在全麵改造產(chan) 品設計、生產(chan) 流程、業(ye) 務模式。
數智中心顯示屏上,上千個(ge) 變量構成的計算模型,控製著高爐內(nei) 複雜的化學反應……江陰市的興(xing) 澄特鋼打造全球特鋼行業(ye) 首座“燈塔工廠”,徹底顛覆傳(chuan) 統煉鋼廠“傻大黑粗”的印象;4條智能化生產(chan) 線全部投入運營,全流程數字化令生產(chan) 效率提升30%以上,南通通州的江蘇藍絲(si) 羽家紡實現從(cong) 下單到生產(chan) 加工、包裝發貨全流程個(ge) 性化和智能化。
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依靠數字賦能促進智能化、利用低碳技術促進綠色化,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正在煥發新活力。江蘇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萍介紹,江蘇開展“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逐群逐鏈編製行業(ye) 實施指南,推動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免費診斷、上雲(yun) 和主要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三個(ge) 全覆蓋”。
集群躍升,厚植競爭(zheng) 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國內(nei) 首條跨省定點低空載客運輸航線——連接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和江蘇昆山城市航站樓的直升機載客航線開通;太倉(cang) 產(chan) 油電混動多旋翼無人機,載荷已達200公斤、全球最大;全國首個(ge) 市域一體(ti) 化低空經濟安全監管服務平台建成……作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三強”之一,蘇州正在重點打造低空智造與(yu) 低空服務兩(liang) 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
低空經濟多點開花,折射江蘇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發力這一國際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的主戰場、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陣地,江蘇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對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增長貢獻率接近50%。
南京、無錫、淮安聚焦數字經濟、空天領域加快布局;蘇州、鹽城、連雲(yun) 港強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引領;南通、泰州、揚州奮力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產(chan) 業(ye) 集群……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堅持因地製宜,在揚長避短、做強特色上下功夫,江蘇各地圍繞16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50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
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江蘇加快構建產(chan) 業(ye) 特色鮮明、產(chan) 業(ye) 鏈條完備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體(ti) 係,力爭(zheng) 在前沿新材料、關(guan) 鍵裝備等領域形成領先優(you) 勢,在高端芯片等“卡脖子”環節取得新突破,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zheng) 力。
搶抓先機,瞄準製高點,未來產(chan) 業(ye) 開創未來。大運河常州段向西南約10公裏,長蕩湖與(yu) 滆湖之間的“兩(liang) 湖”創新區,隨著合成生物島、細胞科技港等重點產(chan) 業(ye) 布局逐步落地,未來產(chan) 業(ye) 新圖景日益清晰。
在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領銜開展技術攻關(guan) ,公司圍繞油脂類營養(yang) 化學品,布局DHA、EPA、角鯊烯等多條產(chan) 品管線,其中DHA油脂和裂壺藻粉等產(chan) 品實現百噸級量產(chan) ,EPA油脂和角鯊烯已進入規模化中試階段。黃和表示,合成生物技術被認為(wei) 是“屬於(yu) 未來的生產(chan) 方法”,有望顛覆現有產(chan) 業(ye) 格局,形成更高效、更綠色、更節能的生產(chan) 模式。
未來產(chan) 業(ye) 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先導力量。南京未來網絡、蘇州前沿新材料、常州合成生物……著眼世界科技發展前沿趨勢、立足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江蘇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ti) 、未來網絡、合成生物等10個(ge) 成長型未來產(chan) 業(ye) ,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chan) 業(ye) ,構建“技術策源-應用牽引-企業(ye) 孵化-產(chan) 業(ye) 集聚”全生命周期培育體(ti) 係。
江蘇省政府主要負責同誌表示,瞄準“製高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深耕“專(zhuan) 精特新”鍛造產(chan) 業(ye) 發展生力軍(jun) ,聚力“智改數轉網聯”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江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更多企業(ye) 不斷向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
在無錫商業(ye) 航天展示館拍攝的火箭發動機模型(2024 年 9 月 9 日攝) 楊磊攝 / 本刊
用好“重要法寶”?構建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先行地
在南京鼓樓醫院,每年500萬(wan) 元支持靶點驗證、原型樣機或樣品開發;在江南大學,驗證後被叫停的“概念”約占驗證總數的20%~30%……不久前,江蘇首批10家省級概念驗證中心啟動建設,驗證早期科研成果的可行性和商業(ye) 前景,跨越從(cong) 科研到產(chan) 業(ye) 的“死亡峽穀”。
概念驗證在國內(nei) 屬新生事物。“此舉(ju) 旨在強化價(jia) 值發現和前端賦能,打造一流全要素創新創業(ye) 開放生態。”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說。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需要構建與(yu) 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江蘇正在紮實推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chan) 力更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
加強製度供給,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7:10,升磁場”“23:30開始低溫電子研究”……暑假期間,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量子極端測量實驗室裏,機器24小時運轉,杜靈傑教授的團隊正向一種新的量子物態發起挑戰。7月初,該研究被列入江蘇省科技廳的“攀登項目”。
江蘇去年投入1.3億(yi) 元,建設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3個(ge) 基礎科學中心。其中,依托南京大學建設的省物理科學研究中心獲得5000萬(wan) 元經費,並列為(wei) 江蘇省“應用基礎研究特區”首批試點單位。
“‘攀登項目’按慣例要承擔過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科研人員才能申報,但在試驗田裏,可以打破常規、直接申報。”杜靈傑說,科研成果不再一年一評,團隊獲得長期穩定資助,可以專(zhuan) 心幹科研。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等改革;加快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推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構建引人“強磁場”,加快建設高水平吸引聚集人才平台,支撐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江蘇開展核心技術“攻堅行動”、高校科研“策源行動”、人才引育“登峰行動”、體(ti) 製改革“探路行動”。
6月,江蘇省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母基金啟動運行,拿出500億(yi) 元省級母基金,撬動資本以耐得住、等得起的“長期主義(yi) ”思維投向戰略性重點領域,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長效賦能;8月,鎮江丹陽高新區技術彈射中心接受授牌,作為(wei) 江蘇首批5家技術彈射中心之一,將把科技成果彈射至各平台載體(ti) 、科技企業(ye) 、創新園區,加速研究成果向產(chan) 業(ye) 化邁進。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表示,江蘇力爭(zheng) 在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創新資源統籌協同、財稅金融支持等領域,率先形成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改革成果。
融入國家戰略,讓更多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在江蘇匯聚奔流。6月1日,首個(ge) 由長三角地區相關(guan) 實驗室聯合組建的領域聯盟——長三角種業(ye) 創新實驗室聯盟在南京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共28家,將聚焦種業(ye) 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著力構建跨區域、跨學科、大協作和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機製,助力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種業(ye) 科技高質量發展。
依托長江三角洲,鏈接長江中上遊。加強與(yu) 滬浙皖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建設沿滬寧產(chan) 業(ye) 創新帶,建設南京、環太湖、徐州三大科創圈……江蘇正在重塑省域經濟地理格局,全麵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不斷拓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空間。
圍繞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溧陽市與(yu)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聯姻”,在天目湖畔設立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周邊幾公裏範圍內(nei) ,天目湖先進儲(chu) 能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溧陽智能製造研究院、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等10多家高端科創平台相繼“落子”,一年來培育科創企業(ye) 15家。
昆山產(chan) 5座電動“空中飛的”完成深圳珠海跨海首飛,將3小時地麵車程縮短至20分鍾;江蘇省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聯合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西安舉(ju) 辦創新港首屆關(guan) 鍵卡脖子技術轉化研討會(hui) 暨項目路演大會(hui) ……錨定在更大範圍內(nei) 聯動構建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江蘇持續強化與(yu) 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對接,積極服務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等戰略,更大力度推動產(chan) 業(ye) 聯動、創新協同、人才交流。
聚合創新資源,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快速通關(guan) ,生物醫藥“白名單”為(wei) 藥品研發贏得“黃金時間”;一鍵直達,“政策計算器”為(wei) 企業(ye) 精準匹配最新優(you) 惠政策……今年8月,迎來掛牌五周年的江蘇自貿試驗區,已累計探索形成近400項製度創新成果,其中25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江蘇持續增強對全球優(you) 質資源的吸引力、集聚力。不種咖啡豆的昆山,圍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布局,構建起從(cong) 生豆貿易分撥、平台交易、研發烘焙到品牌銷售的咖啡全產(chan) 業(ye) 鏈生態,已集聚全球30多家咖啡頭部企業(ye) ,囊括了全國近60%的生豆進口量、60%以上的生豆烘焙量。
舉(ju) 辦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產(chan) 學研合作對接會(hui) ;與(yu) 10個(ge) 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建立產(chan) 業(ye) 研發合作支持機製;江蘇省產(chan) 研院累計與(yu) 85家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開展國際聯合研發項目134項……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速國際創新資源集聚,江蘇持續擴大海外“朋友圈”。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一項長期的係統性工程,既要有久久為(wei) 功的耐心,也要有隻爭(zheng) 朝夕的幹勁。”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江蘇對標對表因地製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要求,努力把“路線圖”變為(wei) “施工圖”“實景圖”,加快發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增添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