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阿克蘇的博物館裏,數字化文物讓老外入了迷

發布時間: 2024-10-23 17:57:00 來源: 石榴雲/新疆日報

  博物館的一件件文物展品,見證了歲月變遷,曆史發展。數字化創新技術,則成為(wei) 博物館新的流量密碼。10月21日,參加“中國有約·相約新疆”2024國際媒體(ti) 采訪活動的自媒體(ti) 創作者們(men) 來到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解讀和感悟一段段曆史文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跨越時間、不分地點。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裏西周時期的石眉筆、眉石、漢代的琉璃珠手串,讓比利時籍自媒體(ti) 創作者米特·迪爾克斯感歎著數千年來女性對美的追求,也讓她對這片古老土地上曾經的生活方式更加好奇。

  數字化創新技術,讓米特穿越到了千百年前。在全景“數字化展廳”內(nei) ,采用全息技術、3D觸控交互等技術打造的“精品文物數字化展示牆”,對精品文物進行了三維數字化采集,通過文物全息投影將文物進行虛擬還原,米特用手掌對在感應區文物進行旋轉,就可以全景再現一件件文物的細節。在“舞動千年”項目前,米特又跟隨屏幕中的舞者一起旋轉起舞。


米特體(ti) 驗“舞動千年”項目。 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張小宓攝

  目前,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的展廳內(nei) 匯集了“絲(si) 綢之路代入式互動體(ti) 驗”“虛擬考古發掘互動體(ti) 驗”“古錢幣製作複原場景”等10餘(yu) 種數字化創新技術,40餘(yu) 台(組)數字化體(ti) 驗設備,為(wei) 參觀者們(men) 打開一扇扇神奇的曆史之門。


“絲(si) 綢之路代入式互動體(ti) 驗”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張小宓攝

  哥倫(lun) 比亞(ya) 籍自媒體(ti) 創作者高飛在“虛擬考古發掘互動體(ti) 驗”體(ti) 驗區裏,穿越到庫車友誼路墓地群考古現場,通過手裏的“魔環”,按照提示從(cong) “工具包”裏依次選擇各種工具,體(ti) 驗考古工作者調查勘探、布設探方、清理表土、清理墓室的整個(ge) 發掘流程。隨著他手中“刷子”一層層地清理掉考古現場的浮土,白虎紋磚雕、朱雀紋磚雕依次顯現。

  “非常逼真。”“身臨(lin) 其境,就像真的一樣。”在眾(zhong) 人的感歎聲中,博物館陳列宣教科工作人員馮(feng) 麗(li) 介紹說,為(wei) 最大限度還原考古現場,技術人員先實地采集磚室墓的數據,又經過航拍、地麵拍攝等,構建出三維立體(ti) 模型,再從(cong) 細節方麵反複打磨。

  觀察完墓室環境,高飛又進入墓室“挖掘”地下文物,很快,屏幕上出現他成功采集的出土錢幣。這個(ge) 項目通過高清投影成像、3D立體(ti) 體(ti) 驗等技術,真實還原了考古發掘的整個(ge) 過程,將“公眾(zhong) 考古”與(yu) “文物活起來”融為(wei) 一體(ti) ,讓大家觀展中又能親(qin) 身體(ti) 驗,感受考古文化的魅力,品味厚重的曆史文化。


高飛在體(ti) 驗虛擬考古發掘。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張小宓攝

  “成就感滿滿,很神奇的體(ti) 驗,不僅(jin) 是簡單的數碼遊戲,是非常棒的設計。”高飛說,他認為(wei) 這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參與(yu) 互動,是很好的學習(xi) 機會(hui) ,這樣難忘的體(ti) 驗也會(hui) 讓年輕人更願意了解曆史。

  “絲(si) 綢之路代入式互動體(ti) 驗”項目,采用航拍視角將絲(si) 綢之路曆史發展脈絡一一為(wei) 觀眾(zhong) 梳理;“遺址數字化展示”模塊和MR眼鏡互動體(ti) 驗,讓觀眾(zhong) 可以虛擬遊覽阿克蘇地區豐(feng) 富的曆史遺存和世界文化遺產(chan) ;龜茲(zi) 樂(le) 舞動態演繹,讓文物上靜態的樂(le) 舞畫麵變得有聲有色……意大利籍自媒體(ti) 創作者法比奧意猶未盡地說:“雖然在網上很方便就可以查找到大量資料,但是隻有實地來,才能切實地感受這些震撼、有趣的體(ti) 驗,更全麵地了解到這裏的曆史文化。”

(責編: 姚浩然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