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10月23日舉(ju) 辦“民政這五年”係列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民政部將加快建立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幫扶製度,構建城鄉(xiang) 統籌、分層分類的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體(ti) 係。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城市特困供養(yang) 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為(wei) 13584元/人·年,農(nong) 村特困供養(yang) 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為(wei) 11213元/人·年。2019—2023年,累計對5414萬(wan) 人次給予臨(lin) 時救助,累計支出671億(yi) 元。
民政部將全麵加強低收入人口認定工作,在精準認定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同時,做好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工作。擴大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監測範圍,在強化兜底保障的同時,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完善低收入人口就業(ye) 救助、產(chan) 業(ye) 幫扶等發展性政策措施,創造條件促進低收入人口增收。
民政部社會(hui) 救助司副司長許昀介紹,建立健全民政部門統一認定低收入人口,信息分層管理、因需推送、分類救助、結果反饋的閉環運行機製。進一步夯實部門責任,增強工作合力,實現救助幫扶流程可跟蹤、救助幫扶結果有反饋。
全國共有各類社區社會(hui) 組織約270萬(wan) 家
民政部統計顯示,全國共有各類社區社會(hui) 組織約270萬(wan) 家,社區社會(hui) 組織已融入城鄉(xiang) 社區基層治理的各個(ge) 領域,成為(wei) 城鄉(xiang) 基層治理體(ti) 係的重要力量。
2021年以來,全國社會(hui) 組織開展親(qin) 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社會(hui) 融入等各類社區服務活動26.3萬(wan) 項,服務受益群眾(zhong) 9336萬(wan) 人。
另外,社區社會(hui) 組織在擴大社區居民參與(yu) 、培育社區文化等方麵積極發揮作用,助力培育互幫互助、和諧和睦、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時代社區文明新風尚。
目前,全國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5萬(wan) 家,是五年前的三倍;全國累計備案慈善信托2062單,是五年前的十五倍。年度捐贈總額最高突破2000億(yi) 元,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台累計為(wei) 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超過17萬(wan) 條,募集資金超過500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