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吉林集安丨“抗美援朝第一渡” 鴨綠江畔憶英烈

發布時間: 2024-10-26 09:59:00 來源: 央視號

  1950年10月16日晚間,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第42軍(jun) 先頭部隊從(cong) 吉林集安的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和水下橋率先渡江入朝,這裏由此成為(wei)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誌願軍(jun) 部隊的最早出征地,被稱為(wei) “抗美援朝第一渡”。今天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紀念日,吉林省集安市社會(hui) 各界群眾(zhong) 和外地遊客來到橋上,回顧曆史,緬懷英烈,傳(chuan) 承和弘揚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前,社會(hui) 各界群眾(zhong) 和外地遊客紛紛參觀合影。大橋全長589.23米,是連接吉林集安至朝鮮滿浦國際鐵路的重要通道。刻有“鴨綠江大橋”五個(ge) 字的石碑、橋頭堡和集安口岸國門巍然屹立。大橋下,當地建設了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展示了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與(yu) 遊客產(chan) 生共鳴的曆史事件、經典故事、文學作品等,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展示手段,讓人們(men) 深切感受誌願軍(jun) 先烈們(men) 麵對力量差距極其懸殊、戰鬥環境極為(wei) 艱難的情況,英勇頑強、舍生忘死,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zheng) 偉(wei) 業(ye) 。

  今天,許多當地的少年兒(er) 童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一同參觀遊覽,聽故事,看戰爭(zheng) 遺跡,唱響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歌,上了一堂生動又難忘的現場課。

  “因為(wei) 今天是10月25日,一個(ge) 比較特殊的日子,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紀念日。所以我們(men) 幼兒(er) 園,帶領孩子們(men) 來到了鴨綠江國門景區抗美援朝第一渡。在這裏,讓孩子們(men) 來了解一下抗美援朝的曆史,讓他們(men) 能深刻感受下革命先烈的偉(wei) 大精神。”吉林省集安市某幼兒(er) 園教師張夢男說。

  “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在這樣一個(ge) 特殊的日子來到國門景區呢?一方麵他們(men) 要尋找抗美援朝足跡,還有最主要的是要感受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來珍愛今天的幸福生活。”吉林省集安市鴨綠江國門景區負責人孫連華表示,去年國門景區遊客接待量大約是23萬(wan) 人次,今年,截至目前,遊客接待量已經達到了32萬(wan) 人次,呈現了一個(ge) 大幅度的增長態勢。

  集安市民李穎表示,希望孩子能夠學習(xi) 到先烈們(men) 這種勇敢和無私的精神,並將這種精神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成為(wei) 他們(men) 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時空,曆久彌新。73年前,朝鮮戰爭(zheng) 爆發後,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便成為(wei) 多個(ge) 主力部隊的過江通道以及後勤供應的大動脈。戰爭(zheng) 期間,共有42萬(wan) 名誌願軍(jun) 戰士和17.2萬(wan) 擔架隊員從(cong) 這裏奔赴朝鮮戰場。如今,人們(men) 再次來到當年集結的地方,聽講解員講述當年渡江作戰的故事,追憶當年誌願軍(jun) 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強渡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光輝曆程。

  監製 | 公海泉 周軍(jun)

  主編 | 趙文彬

  統籌 | 梁洋

  記者 | 苑競瑋 孫春雷

  編輯 | 王吉晨

  合作 | 通化廣播電視台 集安廣播電視台

  投稿郵箱 | jilin@cctv.com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